为了让老机组焕发新活力,山西建龙迅速组建了一支涵盖运行、设备、安全等多领域的技术骨干团队,采用“渐进式负荷提升法”,依托智能监测系统,对给水泵变频器温度、再热系统压力、送风机电流与振动、发电机绕组温度及振动等关键性能指标,实施高频次、高密度的实时监控与深度分析。团队成员凭借严谨作风与对参数变化的敏锐洞察,各系统运行状态始终保持良好,所有核心参数均牢牢锁定在安全可控范围内。2×100MW发电机组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满发、超发,逐步逼近设计负荷上限,生动践行了公司“资源回收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我们创新应用了负荷优化分配算法”,全程参与改造的山西建龙热力工程师李振祥道出了成功背后的关键,“通过动态调节高、低压煤气配比,在超发工况下实现了燃烧效率最大化。同时,自主研发的设备健康预测系统,能提前72小时预警潜在故障,为持续优化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突破的意义,远超发电数字本身。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意味着同等煤气输入下可产出更高的发电量,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减少了放散损失。在环保贡献方面,年减少煤气放散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环保效益明显。同时,也成功探索出一条“不新增投资、通过技术改造深挖能效潜力”的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的极限运行数据和实战经验。
“1.44亿度的突破,是公司‘煤气零放散、效益最大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成果,更是团队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能源中心厂长杨建东表示,“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在确保本质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优化运行,推动机组向更高效、更稳定迈进!”
未来,山西建龙将继续秉持“只争第一、点滴做起”的企业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化资源循环利用,不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余发电机组,同步探索碳资产管理机制,将减排成效转化为碳资产收益,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贡献更多“建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