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小周 林金恒
近日,柳钢中板厂自主改造升级雾化喷淋系统工作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它的运用将更好地保证钢板上下表面温度均匀,为钢板实物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这只是该车间自主创新、自主维修的一个缩影。今年初以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柳钢中板厂机电车间紧紧围绕“设备维修工作要服务于工艺需求和产品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鼓励广大职工大胆创新,想方设法提升工作质量,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工艺生产”为中心的自主创新、自主维修之路。
敢想敢为克难题
“要扭转职工以往只要设备正常运转就万事大吉的传统思维,积极主动想办法攻克设备技术难题,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今年初,该车间提出要提高工作质量的思路。
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该厂原先的雾化喷淋系统的效果已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升级改造刻不容缓。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功能呢?该车间通过反复观察发现,目前雾化喷淋系统压力略有波动,导致经喷嘴喷出的水雾不够均匀。要是有个设备来保障压力稳定,不就可以解决了吗?于是,该车间与管理设备的机动科沟通讨论,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增压泵、稳定系统压力,进行升级改造。
经过两个多月的材料准备、施工、测试,10月27日,升级改造后的雾化喷淋系统“登台亮相”,经喷嘴喷射出的水完全雾化,职工们纷纷拍手称赞。
“目前我们还在考虑优化水流量控制方式,根据钢板的厚薄来调节出水量的大小。这一方案正在积极筹划中,我们有信心攻克这个难题。”该车间乙班班长卓露安介绍道。
备件修复降成本
为抓住重要备件修复这个成本大头,该车间加强与生产车间的交流互动,及时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设备原因,对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讨和摸索,逐步实现了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且以前由外委承担的设备的修复工作从无到有的转变。
双边剪主剪压力高跷轴瓦更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且维修精度要求高、拆卸困难,该车间维修人员面临极大的挑战。
“没有修复经验,一切只能靠自己,只有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就能走得更远。”该车间副主任赵双涛鼓励维修人员。面对挑战,大家没有退缩,在制订好相应方案后,他们硬是用千斤顶、气动扳手、铜棒、大锤、撬棍等简单的工具与行车配合,一点一点地敲、撬、顶、吊,仅用3个班就顺利完成了以前外委需7天的双边剪压力高跷下轴瓦的拆装工作。
像这样的例子在该车间还有很多。据统计,今年1月~10月份,该车间自主修复大型备件精轧机接轴1件、粗轧压下螺杆1件、精轧AGC液压缸1件、粗轧AGC液压缸2件,各类辊子103根,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维修成本。
设备维修是一项技术活,只要敢想、敢实践,就能在从无到有中积累经验。该厂机电车间深谙此理。近期,该车间又对设备修复管理进一步深化,要求各班组将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做好台账,减少此类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现在只要打开设备运行台账,就能清楚地掌握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和维护记录,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该车间主任陈会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