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之“星”:刘跃
炙热的钢坯旁,设备科刘跃从连铸到转炉来回奔波。2009年刚入厂的他是一位懵懂的学生。“第一次参加检修时,看到老师傅在密密麻麻的配电盘上,随意就能找准上问题所在,佩服之意油然而生!”刘跃细心研究设备问题,拿图纸到现场比对,熟悉各种电路元器件。行车设备出现故障,面对几百个线头的元器件,老师傅也一筹莫展。刘跃根据电路原理和故障进行分析,成功“拔除”故障,电气维修老师傅竖起了大拇指。刘跃参与的《转炉风机运行优化及自动化动态控制》项目被省冶金工业总公司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年增效240万元。“降低天车电气故障率”获省冶金系统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
炼钢“大拿”:甲承文
转炉平台上,炉台在钢水的映衬下一片火红。炉前工甲承文手拿测温棒冒高温,在炉台上测温取样。为成一名优秀的炼钢工,甲承文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历程。在刚开始接触炼钢工作时,满满的“疑问”?怎么兑料?怎么加合金?他“偷偷”在师傅身后汲取营养,及时请教。经过历练,甲承文成为了炼钢“大拿”。由他协助实施的控制炉底上涨操作工艺优化,使生产操作进一步稳定,返干、喷溅大幅减少,吨钢钢铁料消耗降低5Kg,吨钢成本降低10元。在冶炼过程中,甲承文还关注整个冶炼过程,综合判断化渣和熔池温度情况,指导一助手操作,提高终点温度成分双命中率,提高了一次拉碳率。
高空“高手”:杨春
在炼钢生产“高空”,行车工杨春目不转睛盯着耀眼的钢水包,行车像驯服的“大黄蜂”飞来飞去。刚入行车时,杨春看到老师傅一个个娴熟的吊运动作,就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大相径庭,为此他开始了首钢“取经”之路。经过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学习,行车就像自己的手一样,灵活自如,设备的每一个细小的异音,他都分辨清楚,每一次轻微的晃动,他都要认真检查确认,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能,杨春参加了“宝钢杯”第七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骄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