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敞明亮的集控中心大厅内,数十台电脑精准计算数据,清晰宽大的电子屏上生产场景尽收眼底。热负荷试车总指挥、板材厂厂长赵宝杰致欢迎辞,他表示,将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全力推进员工技能提升,尽快熟练掌握新设备、新工艺;全力抓好试生产管理,细化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中冶赛迪副总经理牛强祝愿高合金板材生产线投产大吉。
上午11时18分,在热烈的掌声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立国宣布板材厂新线正式启动,热负荷试车开始。
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穆立峰走到集控台前,按下“热轧机轧制”启动按钮。
随着生产指令的下达,板材厂轧机车间热轧甲组员工孙兆宇、邵鑫泽、徐国轩、张涣才等9名员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通过精准操作,一支GH4169坯料进入四辊可逆式热轧机组,经过1分钟的轧制,顺利完成热轧成品的轧制。
板材厂技术质量科副科长牛群立即对第一片热轧板材进行数据测量。
“报告董事长:热试车产品数据测量完毕,轧制坯料钢种GH4169,尺寸110mm*300mm*1250mm,目标厚度15mm,一火轧制变形量86.4%。实际尺寸:14.88mm、15.26mm;厚度公差0.38mm,对比国标公差正负0.55mm的标准,轧制精度提升了65%,板材表面、板形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的最高精度。”
——赵宝杰激动的宣布热负荷试车圆满成功,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孙立国祝贺高合金板材生产线热负荷试车圆满成功,他代表公司向板材厂全体干部职工,向为新线建设付出辛劳的相关单位、中冶赛迪项目团队表示感谢。他指出,高合金板材项目从立项到热试的700个日夜,全体建设者锚定“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目标,在项目建设、设备调试等方面攻坚克难,并取得了热负荷试车圆满成功,这是公司“提质增效、智能制造”战略的关键落子,必将成为公司拓展高端板材市场的压舱之石、决胜之钥。他寄予四点期望,一是守好质量生命线,让每一件产品都经得起市场检验;二是释放智能新效能,尽快实现满负荷运转,把产能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三是保障品种优势,快速完成重点品种认证;四是筑牢安全防火墙,确保生产平稳推进。
他说,就在刚才,我们共同见证了抚顺特钢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国内首条智能化高合金板材生产线热负荷试车圆满成功!这不仅是一条生产线的成功,更是抚顺特钢积极响应“制造强国”战略,在中国特钢发展蓝图上挥就的浓重一笔!这条生产线的成功,标志着我们正式迈入了“智造”新时代。它用“大数据”的智慧取代了传统的“人机对话”,用“集中控制”的精准重构了生产的全流程。从此,“无人化”制造从蓝图走进现实。这不仅仅是效率的跃升、品质的变革,更是我们面向未来竞争,构筑核心优势的坚实底座。我们攻克的不只是技术难关,更是传统生产模式的壁垒,为中国高合金板材的“高质量、高精度、高稳定性”树立了全新的行业标杆。
我们深知,作为中国特钢的“第一梯队”,我们的征途从来不只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这条智能化生产线的背后,承载着的是为国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材料支撑的使命。今天,我们拥有了更强有力的臂膀,去托举这些大国重器的梦想,去践行我们对国家战略的坚定承诺。
此刻,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合作伙伴的信任与支持,与我们风雨同舟;更要特别感谢全体抚顺特钢人的辛勤付出与智慧汗水,是你们用工匠精神与创新勇气,将梦想照进了现实!展望未来,抚顺特钢将继续秉持“科技引领、智造先行”的理念,勇立行业潮头,不仅要做好中国特钢产业的引领者,更要成为全球特钢领域不可或缺的有力竞争者!
在冷轧机生产现场,孙立国等公司领导班子还驻足在轧制成功的第一张冷轧成品板材前合影留念。
作为抚顺特钢“十四五”技改工程的重点项目,高合金板材生产线由热轧、冷轧、热处理、酸洗、薄板精整、厚板精整六条生产线构成,是目前国内最先进、品种最齐全的单板特钢轧制生产线。高合金板材生产线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年产高品质特钢板材8000吨左右,可生产全系列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附加值特钢产品。板材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可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对高质量、高性能特殊钢板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