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钢铁企业生产链上的关键环节,马钢炼铁厂烧结一分厂1号、2号烧结机作业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精细管理为抓手,用行动证明:节能不是负担,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焕“新”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传承。
烧结工序是钢铁生产的能耗“大户”,1号、2号烧结机团队紧盯行业先进技术,实施多项节能改造:全面推广梯形布料厚料层烧结技术,通过将料层厚度从730毫米提升至860毫米,有效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减少碳排放1.2万吨;升级带冷机余热回收管道,余热锅炉蒸汽回收效率提高了15%,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200吨;投用微负压点火控制系统,引入微负压点火技术,使煤气单耗下降8%,年节约成本200多万元。
“技术焕‘新’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效益。”马钢烧结一分厂负责人程涛说,今年初以来,2台烧结机的吨矿工序能耗已降至47.3千克标准煤,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节能增效离不开全员参与和精打细算。近年来,该分厂始终以“精益管理”为核心,构建全覆盖的能源管控体系:能耗对标“一机一策”,建立单机(台)能耗数据库,每日分析电耗、煤气消耗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今年4月以来,1号、2号烧结机通过漏风治理,电耗环比下降8%;实践循环经济,100%回收利用除尘灰、返矿等废弃物,年减少原料采购成本1500万元;脱硫副产物全部再利用,实现固体废物“零排放”;开展班组节能竞赛、“金点子”征集活动,采纳了员工提出的烧结机头机尾密封改造、混合料水分智能控制等建议后,年节能效益达80万元。
程涛表示,下一步,该分厂将以1号、2号烧结机为样板辐射推广,持续推动节能增效与焕新升级深度融合,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为行业绿色转型贡献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