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资讯 » 正文

作为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企业 永钢集团表示很珍惜那一滴“water”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07  来源:我的钢铁网  浏览次数:525
 
核心提示:俗话说:宁可三日无饭,也不可一日无水。 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 水资源缺乏仍然困扰着全球几十亿的人民。 每个人都有义务
      俗话说:宁可三日无饭,也不可一日无水。

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


水资源缺乏仍然困扰着全球几十亿的人民。

每个人都有义务节约水资源,好好珍惜每一滴水。

何况,水费真的不便宜。

近日,永钢集团凭借高效的节水成果,成为首批苏州市“水效领跑者”!


为加快企业、单位节水技术进步和创新,全面提升社会用水效率,7月4日下午,苏州市水利局在永钢集团召开首批苏州市水效领跑者发布会。苏州市水利局、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质监局分管领导,各下辖市(区)水利(水务)局、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分管领导和分管科(处)室负责人,首批“水效领跑者”代表参加了会议。



“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根据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首批苏州市水效领跑者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开展水效领跑活动,经市、区水利等部门推荐,通过第三方核查和专家审核,并经网上公示,苏州市水利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苏州市财政局和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授予永钢集团等5家企业为首批苏州市“水效领跑者”。


这是对永钢集团始终坚持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高度肯定,标志着永钢集团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


“水效领跑者”发布会


发布会开始前,全体参会人员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均时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水资源管理所,仔细听取了工作人员对污水处理工艺及流程的介绍。经过参观,公司实施污水分级分质循环再利用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会上,发布了首批“水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水效指标,并进行了现场颁奖。随后,各“水效领跑者”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永钢集团成立30多年来,始终坚持环保、增效、可持续发展,统筹处理好发展循环经济与提升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以“生产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新型钢铁企业发展道路。


努力的节水减排举措


一、管理方面

◆ 成立了以分管副总任组长的节水领导小组,通过制定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始终确保用水指标科学合理;

◆ 每月不定期对公司用水点进行检查,对各个生产车间的用水情况进行考核,对公司的公用供水设施以及全公司的循环水系统的水质质量进行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

◆ 建设上线了“EMS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各用户点的用水情况。


二、技术方面

◆ 采用国家推荐的节水装置或工艺,减少了新水量的使用,节约水资源;

◆ 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节水技改,使公司自来水使用量下降37%左右,工业清水制水率从原来的75%提高至现在的98%以上,年可减少污水排放量500万吨左右,年减少污水排放量45万吨左右。

◆ 根据“优水优用”原则,进行“分质分级用水”,加强水的梯级使用,以减少新水消耗。

◆ 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实施厂区雨污分流改造,并配套建设日处理量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大大减少了新水量的使用,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三、宣传教育方面

◆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公司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墙报、专题培训、开展节水创新活动等宣传节水减排知识,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的节水、爱水、惜水意识,在企业上下形成了良好的节水风气。

经过长期的攻关和投入,公司节水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吨钢耗水量为2.01m3/t,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远低于江苏省工业用水定额要求(≤4.5m3/t);水的重复率为98.59%,优于江苏省节水型企业考核标准(≥80%);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99.07%,优于江苏省节水型企业考核标准(≥95%)。公司于2008年获得“江苏省节水型企业”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通过复评。



“水效领跑者”既是荣誉,也是鞭策。永钢集团作为首批“水效领跑者”荣誉单位,今后,将在进一步巩固节水工作成果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节水水平,引领其他企业加强节水管理和技术进步,带动着行业用水效率的持续提高。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