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资讯 » 正文

人力优化引来“活水” ———鄂钢能动厂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工作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7  浏览次数:222
 
核心提示:本报通讯员程红吴小娟   2014年,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摆在武钢集团鄂钢能动厂干部职工面前:人力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该厂安
 本报通讯员 程红 吴小娟 

  2014年,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摆在武钢集团鄂钢能动厂干部职工面前:人力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该厂安全运行的“瓶颈”。要想适应公司发展的节奏,必须破解这一难题。

  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厂按照鄂钢公司人力资源优化推行方案要求,以动力和供电两个车间为试点,眼睛向内,探索人力资源配置新模式,为破解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整合岗位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每天一上班,能动厂动力车间检修站管工老邓总要主动问站长王斌:“今天有什么工作要干?”

  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老邓是一位一直要求内退的员工,那时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活干得真没劲!” 

  转机出现在5月份。能动厂本着精干、节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原则,对一些岗位操作简单、职责相近的岗位进行合理组合,以作业区的需求,配置相应的人员,避免出现职责重叠、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动力车间检修岗位有电工、钳工、管道工3个班,因退休、辞职、内退等原因,该车间检修岗位人员今年又减少了8人,老邓所在的管道班专业管道工仅剩下2人。每次检修时,老邓工作任务繁重,有些吃不消,因此就有了内退的念头。 

  在能动厂的支持下,动力车间破除以工种分班组的传统惯例,全面实施大工种作业,将原先车间电工、钳工、管道工3个班组合并成为一个检修站。在进行设备巡检和检修时,以设备涉及工种人员为主,其他工种人员必须配合作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彻底改变了原先班组之间、工种之间的人员工作量、劳动强度不均现象。

  而供电车间原有电缆班、外线班、维修班、路灯班,4个检修保供班组人员都很紧张,日常工作安排就很紧凑,一遇检修作业各班组人员工作任务更是繁重。针对这种情况,能动厂将以上4个班组整合,成立供电车间检修站,将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现在的全员协作,发挥了人力资源优势,保证了设备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激励机制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今年初以来,能动厂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多干活多得薪酬,让岗位职工因人员减少而多承担的工作量得到应有的报酬:建立多工种岗位补贴机制,以物质激励,引导职工主动提升劳动技能;以工作绩效考核为依据进行薪酬分配,使职工普遍感到公平,从而增加其对工作的满意度。

  同时,该厂建立了人力资源双选和适量淘汰机制。在关键岗位和技术性较强的工种中试行聘任制,形成岗位可竞争、人人可参与的竞争局面,让混日子的职工混不下去,让有技术、有能力的职工多拿钱,让不能胜任本岗位的职工淘汰出局。

  据了解,在动力车间实行人力资源优化1个月后,老邓不仅收回了内退申请,还成为了班组骨干。他告诉笔者:“自从成立检修站,实行大工种作业后,有活大家一起干,工作起来舒心了,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哪个还愿意走呢?” 

  有益探索 引发连锁效应

  10月29日,电力车间管工周国波每检查完一段线路,就用油腊笔在近旁的电线杆上写上“V”符号,遇到线路和设备有问题,就拿起手机拍照,并把照片及时发给站长占学良。“留痕有利于提高大家责任心,留影便于及时处理隐患和故障。”他说。这些都是能动厂开展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而这种变化,已经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电力检修站实行划片巡检,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动力检修站采取主、副班轮流制,点检与维修形成互为监督的工作机制,使设备点检水平和检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人员的集中也使检修的技术力量得到了集中,并出现职工们一起学习钻研技术的新局面。其中,供电车间电气试验站技术人员不足,专家张军民牵头,带领供电车间青年知识分子成立创效工作室。创效工作室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外,协助电气试验站开展好电气试验工作,很好地解决了检修时人员短缺的问题。动力检修站站长王斌在站内实行主、副班轮流工作制。即主班负责设备检修,副班负责日常点巡检,副班发现问题,主班解决,两班职责一天一更换。据统计,今年初以来,检修站设备作业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