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包钢集团聚焦“稀土+钢”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全力打造钢铁先进材料供应商与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加速从传统材料制造商向新材料制造企业转型,以高品质钢铁新材料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坚定实践。
要让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离不开扎实的行动支撑。“十四五”时期,包钢集团坚持“品种优化、区域优化、渠道优化”策略,通过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细分,稳步推动公司产品结构升级。一方面,围绕重轨、风电板、管线钢等优势品种开展迭代升级,不断提升优质精品钢质量稳定性和市场效益;另一方面,在乘用车面板、新一代稀土轨、贝氏体钢轨、高端硅钢等高端产品领域集中发力,成功实现关键技术与市场突破。截至2025年底即“十四五”末,包钢集团品种钢销售量预计突破900万吨,品种钢占比达65%,产品高端化转型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包钢集团充分依托稀土材料在抗腐蚀性、耐磨性、低温冲击韧性、抗疲劳性、焊接性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持续开发具有包钢特色的高精尖特稀土钢系列产品,不断培育壮大“稀土钢”产品品牌。“十四五”期间,包钢集团稀土钢预计产量达620万吨,预计完成新产品303.92万吨,创效超7亿元,将实现技术、产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产品创新层面,不仅成功开发出稀土焊丝钢、高级别冷轧/镀锌超深冲汽车家电板、系列水电钢、高磁感取向硅钢、400HB级别过共析热处理钢轨等新产品60余个,更有输氢管线钢等12个产品实现行业首发,填补了多项市场空白,“包钢稀土钢”已逐步成为兼具技术实力与市场认可的知名品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包钢集团稀土钢产量已突破150万吨,标志着包钢集团在稀土钢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产品结构升级与“稀土钢”品牌不断壮大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作为坚实支撑。“十四五”期间,包钢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充分激发科研活力,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科研后评价体系、首发和首进产品专项奖励等制度,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研发实际需求,包钢集团进一步精准优化科研机构设置,成立低碳氢冶金研究所、硅钢研究所、汽车用钢研究所,让科研力量聚焦发展关键领域。同时,包钢集团始终坚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外部优势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步培育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共建联合创新平台,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源的深度融合,充分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持续为“稀土钢”品牌建设注入核心动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