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披上“黄金甲”
在方大九钢“全面降成本,再大干一百天”活动中,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成为了该公司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任务。
细心的员工发现,该公司轧钢厂中板车间除鳞机集管上安装了4个防撞“黄金甲”,均匀分布在上集管除鳞喷嘴的前面。这是怎么回事?
这事还得从除鳞机上集管调整运行高度说起。今年6月份,该公司技术人员发现除鳞机的除鳞效果不佳,于是利用检修时间对除鳞喷嘴进行了全面清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论证,该车间再次组织技术人员、设备人员对除鳞机进行“会诊”,发现上集管高度过高,于是将上集管高度由原来的400毫米降低为350毫米,以达到钢板除鳞的工艺要求。
然而,上集管高度调低后,其上面的除鳞喷嘴却受到了轧制钢板的撞击。上集管共有30个除鳞喷嘴,每个除鳞喷嘴价值近3000元。撞坏一个损失不小,还会影响除鳞效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必须在上集管调低高度的同时,做好除鳞喷嘴的保护工作。”该车间综合班班长郝永召说道。他提出了一个为除鳞喷嘴安装防撞“黄金甲”的方案,并将该方案的可行性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证。7月中旬,该方案获得厂部认可后,郝永召带领班组员工用20毫米的废旧钢板制作出半径为100毫米的指甲片形状的保护壳,并将其均匀焊接在上集管除鳞喷嘴的前面,形成保护除鳞喷嘴的“黄金甲”。这样,当钢板进入除鳞机时,“黄金甲”能牢牢保护除鳞喷嘴不受撞击。
经过1个月运行,除鳞喷嘴的月度故障率比原来降低60%,使用寿命延长20%,除鳞效率比原来提升12%,每月可降低备件成本1万元左右。该车间员工们由衷地点赞道:“给除鳞喷嘴装上‘黄金甲’,这个点子有点‘土’,但功效‘妙’!”
“把脉问诊”多发电
除了在降低设备故障率上下功夫,方大九钢还在提高机组发电量上进行攻关突破。在该公司动力厂运行一车间238余热发电站主控室,冷却水温度由55摄氏度下降到30摄氏度,机组真空度上升了3千帕~4千帕。该车间副主任王徽听到班组员工小何汇报完相关参数后说道:“终于成功了,不容易呀!”
原来,近期该发电站班组员工发现汽轮机真空度偏低,仅为负60千帕,不仅降低了机组效率、影响发电量,还提高了能耗、增加了成本。
王徽在得知该情况后,考虑到汽轮机作为该发电站的重要设备,而真空度又是发电机组运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对机组综合经济稳定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于是他立即与车间技术员一起反复讨论。班组员工小杨说:“我们可以利用停机时间对凝汽器进行灌水查漏。”旁边的小张也马上想到一个主意,说:“还可以试试火苗试漏法。”
说干就干。班组员工利用检修时机进行试漏工作,但检修完成后,真空度仍然偏低,效果不理想。王徽决定重新铺设管道,将射汽抽气器冷却水由凝结水改为循环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次试验和改造,冷却水温度终于下降至30摄氏度,机组真空度也有所上升。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射汽抽气器冷却水换热效率,还使每天发电负荷增加了近7000千瓦时,累计创效约3700元。
找准“病因”降成本
在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机组发电量等关键指标均取得突破的同时,方大九钢还积极抓好修旧利废工作,降低设备备件采购成本。
“班长,昨天小刘把修理好的铲车开到现场试运行了一天,发现铲车的制动液一点都没有泄漏,而且制动系统也能正常工作。你的建议真是‘金点子’!”在该公司物流运输部车辆运输管理站铲车班休息室,班组员工小李一边向班长段溢汇报工作,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此前,该公司物流运输部负责运维管理的铲车时常出现制动液泄漏、制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段溢了解情况后,立即与维修人员一起讨论故障原因。经过多次拆卸,他们终于找到了“病因”:铲车的制动系统是由制动钳中的活塞将制动片顶出,使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产生摩擦而起到制动作用。但随着制动片不断磨损,制动钳中的活塞需顶出的距离不断加长。制动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后,不仅会使制动钳中的活塞顶出过长而容易受到污染,而且还会使内部密封圈受损,导致制动液泄漏,影响制动系统正常工作。每一块制动片需花费14元进行修理,该公司共有26辆铲车,每辆铲车有16块制动片,仅这一项该公司每月就得花费5800余元。这使该公司员工不禁思考怎样把这些磨损过的制动片重复利用起来。
“病因”找到了,该“对症下药”了。经过研究,该班组决定在制动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在制动片与制动钳之间加装一块磨损后的制动片。这样做不仅使制动片得到二次利用,还能防止活塞顶出过长而受到污染、损坏密封圈,同时还能节约制动片修理成本。这项废旧物资利用,不仅延长了制动片近1倍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铲车作业效率,每年还能降低制动片采购成本3万余元。
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深入开展降本工作,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绣花功夫”推进各项降本管理举措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