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采购煤炭时,铁路直达一直是运输的首选方式。然而,高昂的单趟运费如同一个顽固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成本的优化。但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多式联运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破解运输成本难题迎来了久违的政策东风。原料采购部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断跳出传统运输的思维定式,一场煤炭物流模式的创新突围战就此打响。
如今,一条全流程优化的煤炭运输新路径已清晰呈现:煤炭从产地煤矿经公路短途转运至港口,再借助运河、长江、赣江水运大动脉,直达九江港口铁路进厂,或经樟树码头转由汽车进厂。这一“公路+水运+铁路/公路”的多式联运组合,彻底打破了单一铁路运输的局限。与传统铁路直达模式相比,“水铁、水公联运”模式使物流成本降低10%-15%。
今年以来,随着水运渠道的进一步提升,为双轨联运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通过汽车运输双向配载模式,煤炭运抵码头后,运输车辆可同步搭载返程货物,让公路运输车辆“不空跑、不闲置”。这一举措不仅使运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充分激活了公路运输的潜能,让每一辆运输车辆都发挥出最大价值。
“双轨并行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原料采购部燃料室经理蒋子奕的话语道出了这一模式的深层价值。在极端天气、运力紧张等突发情况面前,多元化的物流通道如同多道保险,有效规避了单一运输方式中断带来的风险,保障了煤炭供应的稳定畅通,为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
从单一运输到双轨并行,从成本制约到降本突破,原料采购部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更值得期待的是,从今年七月开始,一系列公开招标措施的落地实施,让煤炭物流成本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再降10%,持续释放降本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