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钢厂动态 » 正文

酒钢集团八年改革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0  来源:我的钢铁网  浏览次数:553
 
核心提示:直面全球金融危机;钢、材突破双千万;背负史上最大亏损 20092017年,这一看似普通的历史单元,却因其不普通的事件标签,成为
     “直面全球金融危机”;“钢、材突破双千万”;“背负史上最大亏损”

2009—2017年,这一看似普通的历史单元,却因其“不普通”的事件标签,成为酒钢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重要时期。

是什么让企业在危机中寻到柳暗花明的一线生机?是什么令企业在发展中吹响了求新求变的号角?又是什么给滑向生死深渊的企业筑起一道堤坝?

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认识已成为共识——这8年,改革创新始终是酒钢生存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

于无声处,改革一步步深化,企业在变革中逐渐“脱胎换骨”。

变革中熔铸辉煌,艰难中彰显成就。昨天,为了发展,我们摸索着迈开了改革创新的步伐,适时对旧有的组织构架进行变革,决策速度和管理效率得以提升,管理褪下“粗布外衣”,毫无波澜的企业池水激起一道涟漪。

今天,为了生存,我们下决心延伸了深化改革的触角,一切围绕市场“说话”,新理念、新举措、新方式作为“药剂”,注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存亡边缘的酒钢起死回生。

明天,为了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乘着改革之风、借助改革之力,释放巨大潜力、拓宽发展道路,向世人展现出酒钢奋发崛起、迸发活力、潜能无限的“活水源源”。

回眸这8年,看酒钢集团八年改革之路。

昨日·改革“不断线”

纵观历史,每当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遭遇发展“瓶颈”时,靠什么才能破解困局?

答案无疑是改革。

回首来路,酒钢深谙此理——没有改革,处在西北戈壁这种区位环境下的企业,根本不可能谈及“发展”。

调整组织结构、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成公司制改造……50余年来,改革从未止步。

“十五”期间,酒钢继续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实施生产流程再造,实践扁平化,构建集中一贯的管理架构,提升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活力逐渐释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革新的需求愈加迫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酒钢长期以来被持续高增长、高盈利的市场环境所掩盖的问题逐一暴露,更深层次的改革呼声再次响起。

2009年,酒钢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已经开始思索如何延续未来的发展之路。

解决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转型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选择,在转型的道路上酒钢已经并且正在进行着积极探索;而化解企业当前的矛盾和困难,除了挖潜增效等“常规牌”之外,还必须依靠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改革。

同年,酒钢决定全面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对旧有的组织构架进行改革。新一轮的改革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展开。

改革之后,每一个厂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生产计划的同时,带好人才队伍和专业化管理。由此,管理变得更精、更细了,决策速度和管理效率有效提升,为应对危机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很快,就有人发现,一项项看似简单的管理举措,却为成为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活力因子”——岗位设置有了新变化,技术岗位的薪酬待遇普遍高于同级行政管理岗位,每年有大批的优秀技术人才可以晋升高一级职级,2011年起,评聘首席技师成为新常态,丰厚的薪资待遇为蓝领镶上金边;

采购管理有了新变化,2010年,酒钢正式推出了电子采购管理系统,各分子公司采购业务全部纳入酒钢电子交易平台运行,真正实现了“阳光采购”,酒钢自此成为国企采购管理模式新样板;

资本运营有了新变化,2011年,酒钢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实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有过大刀阔斧的“变”、有过尝试探索的“变”、有过重头再来的“变”,八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酒钢从未间断改革谋发展、管理提水平的坚定步伐。

也正是有了“谋发展”的强烈诉求、抓改革的“铁手腕”,才推动企业走向新的高度。

“十二五”开局之年,酒钢以昂首阔步之势迈入“双千万”钢企梯队。

今日·改革“定生死”

还未细细品味快速成长的喜悦,酒钢便遭遇了最冷的冬天。

进入“十二五”,宏观经济环境和钢铁、电解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巨大逆转,集团公司经营环境每况愈下,盈利水平持续下滑。

令人心惊肉跳的是,亏损面在持续扩大、亏损额在持续增加、负面情绪在持续蔓延……这,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

若不扭亏,酒钢人无法给省委省政府交代、与酒钢有着融资关系的银行不会答应、翘首以待的酒钢职工及其家属不会甘心。更重要的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也不会容忍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存在。

痛定思痛,酒钢深刻反思——自建厂以来,企业虽然从计划经济“脱胎”,但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换骨”。酒钢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大多停留在“工厂时代”,各级经营管理者善于搞生产、不善于搞经营,善于守摊子、不善于闯新路,缺乏战略思维和市场意识,管理体制机制与市场竞争严重脱节。

虽然经历数次改革,但仅仅是在无澜的池水中激起一道涟漪,并未触及“灵魂深处”。

粗放经营模式下死气沉沉的经营观念,就是致命短板,困境求生亟需源源活水。

“不改革就走不下去,必须破釜沉舟推进改革,这是关乎酒钢生死的唯一出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陈春明言语坚定。

2015年9月起,酒钢新的领导班子客观审视严峻形势,着眼企业生存大计,以省属五户试点企业改革方案为指导,全面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垂死挣扎的企业“刮骨疗伤”。

改革立足转变观念、变革体制、创新机制,瞄准问题“针针见血”——以往,酒钢法人治理体系“先天不足”,法人的职权未得到授予,不能各司其责,谁来决策、谁来管理、谁来监督,没有标准“硬杠杠”。改革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让法治“唱主角”,制订了《董事会权力清单》,明确了董事会的59项管理职能,清单以外的权力全部明确给总经理,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形成了董事会负责战略决策、总经理主持生产经营、经理层副职督导所辖产业板块的管理架构。

过去,企业发展之所以止步不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责权无序、责任缺失,市场压力不能真正传导,集团总部管理部门行权过多、子公司自主权不足,常常靠在集团母体怀里“等奶喝”。痛点,就在“责”字上。酒钢改革经营管理机制,重新界定集团总部与分子公司职责权限,过去一直由原属集团牢牢掌控的生产管理、采购、销售、进出口等权限,毫不保留地下放,分子公司自此拥有十分宽泛的“人、财、物”管控权。

曾经,集团总部机构和二级分子公司机构设置较为庞大、管理层级过多,管理和沟通效率不高。

2015年、2016年,酒钢两次开展了集团总部管理机构优化工作,撤销了职能部门内专项管理办、科两级机构,原办主任、科长管理岗位取消,核减编制79名、优化人员71人;宏兴股份精简整合机关处室5个、科室12个、二级单位及项目部9个,优化管理技术人员560余人;东兴铝业核减编制439个,其他成员单位管理人员精减了20%,充实了一线生产经营力量。

此前,各分子公司由集团管着“吃喝”,哭了就“有奶喝”,造成很多管理团队的带头人没有忧患意识,缺少那一股“拼劲儿”。为应对严峻形势、实现大幅减亏目标,酒钢对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对二级经营性单位负责人实施了经营责任风险抵押。考核指标为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利润目标,完成经营目标的,给予主要负责人风险抵押金等额风险激励;未完成经营目标的,风险抵押金归集团所有。

不变原地转,一变天地宽。

改革,让肩扛各种权力的管理团队不断压实责任的同时,活力也不断迸发。

数据显示,2016年,酒钢集团在产量、销售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全年实现盈利20.3亿元;酒钢宏兴在“收权”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亦为基层各单位放权压担子,经营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亏损王”到盈利6.8亿元的华丽转身;东兴铝业一举打赢扭亏为盈“翻身仗”,过去一年盈利15.86亿元,写下了“史上之最”。

改革的逐步推进,让原本的“一潭死水”逐渐变成了“源头活水”。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转变,拽着深陷泥沼的酒钢一步步扭亏脱困。

明日·改革“进行时”

2017年4月6日,酒钢内网上出现了一条夺人眼球的公告——“宏兴股份公司关于公开竞聘部分中层干部结果”。

随着成绩公示,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碳钢薄板厂总工程师、不锈钢分公司副经理等8个重要职位将迎来公开竞聘“赛”出的新领导。

几乎同一时间段,新成立的甘肃酒钢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了总经理人选。

“谁行谁来干!”这是酒钢选人用人理念的重大转变,亦是集团公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高管大都是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走马上任的,作为一个有着近六十年发展历史的老牌国企,酒钢亦是如此。

2015年10月,酒钢首次面向全体职工招聘2家单位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2016年,酒钢以全面实行子公司经营者市场化选聘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年对10余个高层级经营职位实施了公开竞聘;

2017年一季度,酒钢又一次“拿出”多家分子公司的多个要职进行公开竞聘。

一年有余,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化选聘已经成为酒钢选人用人的新常态。

这并不是改革“成果”,而是企业新的“开始”。

按照陈春明董事长的思路:今后酒钢不允许有亏损企业,亏损的企业要么关停,要么解散经营领导班子,然后按照市场化方式重新选聘。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让那些想事、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员工脱颖而出。有本事的职工,今后不用依附谁、讨好谁,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

改革,永远在路上。

进入“十三五”,一举打赢扭亏翻身仗的酒钢并没有驻足喘息,而是继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

国企民企“混合联姻”,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与北京天成宏业控股公司携手合作,成立甘肃酒钢天成彩铝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国企的实力、渗透民企的活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让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一把开启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创新科技研发模式,补齐产品结构短板。组建由酒钢集团、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科技公司。2017年,科技公司将着眼于“降本”等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

加快布局结构调整,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对内,加快粉矿悬浮磁化焙烧项目建设,将周边贫矿难选矿以及长期闲置的尾矿变废为宝;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牙买加氧化铝厂复产工作,保障酒钢集团的氧化铝需求量。

此外,酒钢还围绕市场化改革,建立产线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经济运行监控体系,紧密跟踪研判市场,每周对集团公司主要产线、主要品种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进行监控、测算、分析,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为企业穿上抵御风险的“黄金甲”。

改革,不能一朝一夕见成果。

从“池水无澜”到“活水源源”,八年来,酒钢改革创新的步伐坚定而果敢。

此时此刻,改革正在“进行时”。

它的触角逐步深入企业肌体,为酒钢明天、后天,乃至未来的“长青”,注入“源源活水”。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