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承包经营 激发创效活力
“没想到我们能干这么多工作,真是潜力巨大。”开年以来,谁也没想到,修建分公司电气成套厂成套班,33名原本长期在室内配线作业的职工,除了能够设计制造35KV及以下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控制设备以及配套产品外,还能“跨界”承担锅炉维护及视频监控、通信对讲系统维护等工作。
这在以前不属于成套班的业务,大家是绝不会“沾手”的。因为一旦“沾手”,收入不会增加,还要承担日后的维护修理任务。用职工的话讲,就是费力不讨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职工钻研“跨界”业务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实行自主经营承包后,任务目标“跳起来”才能完成,职工纷纷认识到,多干才能增加收入,这就催生了班组职工自觉学习掌握多工种技能的风气。
“对单位来讲,只有‘跨界’谋生,才能多挣钱完成目标;对个人来说,一专多能,才更值钱。一专多能的职工现在成了班组争着要的‘宠儿’。”该班班长邱庆毅深有感触,实行自主经营承包“一箭多雕”,真正激发了让企业多创效、职工多增收的积极性,巩固了工作业务。
电气成套厂成套班“跨界”揽活创效益,仅仅是修建分公司实施自主经营承包的一个典型例子。作为最先向工程公司提出自主经营承包,经营体量最大的修建分公司,开年以来,就在车间级经营单元和班组级单元实现了经营承包“全覆盖”,催生出区域承包、工序承包、专业承包、个人承包等25个更小的经营承包模式,激活了职工创效潜能。1至2月份,该公司超计划完成利润目标,完成计划比例在工程公司名列榜首。同时,该公司还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向周边检修市场拓展,争取到了9个外部项目。
绩效决定“票子” 职工勇闯市场
“3月份,我们没有拿到外部工程项目订单,没有完成指标考核任务,属于C类单位,只拿了1380元的最低生活费。”3月31日,建安分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刘云松说,开年以来,建筑施工行业市场依然低迷,外部市场开源找活越来越难。
实际上,从2月份起,该公司市场营销部的职工就只拿1380元的最低生活费。刘云松介绍,今年外部市场竞争惨烈,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参与了10多个工程项目投标,但都是入围没有中标。没有中标的背后,确实受到诸多环节的限制。
“一方面受去产能、控投资、降成本等市场因素影响,工程项目风险加大。现在的工程项目,中标方必须先垫资,逐步根据工程项目进度回收资金。想要中标,就必须满足发包方的条件,尤其是一些大的工程项目,垫资量更大,这是市场规则。”刘云松说,另一方面,管理配套体制还有待完善,诸如参与投标要经过资金、评估、审批等诸多环节,总体效率还有待提升。
“虽然目前还没有中标项目,但我们在资质、专业技术、业绩品牌上有独特的优势。下一步,我们要更加主动跟踪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积极介入PPP项目,采取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全力闯市场。”刘云松表示。
只有经过市场的历练,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刘云松透露,目前建安分公司正在参与一个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而且很有信心。
同是建安分公司职工的赵钰杰,3月份的收入却是3000多元。赵钰杰是建材技术服务公司建材产品研发的一名技术人员,参加工作仅两年多时间。
“3月份,我们超额完成了指标任务,拿到了110%的收入。”赵钰杰说,这主要归功于新开发的建材产品。针对建筑市场,赵钰杰和同事们最近新开发了自密实混凝土产品。这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环保性能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目前,用户正在使用,从反馈的信息看,虽然价格高点,但很受用户欢迎。”其实,针对市场,建材技术服务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他们针对开发的钢纤维混凝土产品,进行了进一步技术优化,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使用的耐磨强度,比同类产品使用寿命延长了2至3倍。目前,一个桥梁工程项目就是使用的这个产品,受到了好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