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21  来源:兰格钢铁网  浏览次数:385
 
核心提示: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在加快落实既定政策
 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在加快落实既定政策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大部分政策举措将按计划在6月底前落地。“同时,我们还将坚持常态化、敞口式开展政策预研储备,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确保必要时能够及时出台实施。”

4月份以来,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全球跨境投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这给不少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了影响。

李超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推动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以及持续开展服务外资企业专项行动。

对于备受关注的“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执行效果,李超用了四个“有力”来形容。

一是有力增强消费活力。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19.9%,装修旺季叠加换新补贴,带动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9.7%,仅此5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截至5月5日,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五大类产品带动销售额约8300亿元。

二是有力拉动投资增长。1月份至4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5%。与“两新”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技改、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9%、13.4%、8.2%、5.1%、2.7%。

三是有力推动转型升级。随着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设备更新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相关行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向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10.0%;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平板电脑等产品增速分别为43.1%、38.9%、35.9%、11.7%;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90.5万辆,增长33.9%;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1.5%,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四是有力改善社会民生。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有效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截至5月5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00万份,消费者购买12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500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过4100万件,超过1.2亿人次以更加优惠的价格购买了心仪的产品。

李超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即加快资金下达,会同财政部尽快完成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清算,下达后续资金额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降低各类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补贴申领流程,明确审核兑付时限,落实资金预拨制度,提升消费者体验,缓解经营主体垫资压力。强化政策储备,及时跟踪评估各项工作进展,深入研究“两新”领域增量和储备政策,适时按程序报批后推出。

再从“两重”建设看,据李超介绍,在“硬投资”,也就是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支持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突出‘两重’项目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力争6月底前下达完毕今年全部‘两重’建设项目清单,高标准抓好组织实施,同时持续推进‘软建设’措施,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确保‘两重’建设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李超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当前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拓展,李超也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推动和拓展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用好用足“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