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钢厂动态 » 正文

永钢7年的硬骨头 啃下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24  浏览次数:205
 
核心提示:2013年12月25日晚上8点,在永钢技术处、机动处以及轧钢厂多名干部职工的注视下,线材二厂试轧的150方坯顺利通过全线。至此,困扰
 2013年12月25日晚上8点,在永钢技术处、机动处以及轧钢厂多名干部职工的注视下,线材二厂试轧的150方坯顺利通过全线。至此,困扰了7年的一个技术难关被攻破。大家的脸上洋溢出了灿烂的笑容。

    难题,如鲠在喉

    线材二厂2005年3月投产时,是按照轧制130方坯的工艺设计的。2006年通过改造,由轧制130方坯扩大到了140方坯。这几年,随着轧钢技术的进步和炼钢条线设备的升级,线材二厂的这两条生产线渐渐“落伍”。一方面,炼钢厂使用的是150方坯连铸机,为了配合线材二厂的生产,必须“特事特办”,炼140方的
钢坯。这扰乱了炼钢高效有序的生产节奏。另一方面,公司遇有钢坯供需不平衡的状况,需对外采购钢坯,但市面上多为150方的钢坯,140方的钢坯来源非常局限,由此也导致线材二厂难以“吃饱开足”。

    怎么办?

    有人提出,对线材二厂技术改进,将140方坯改为150方坯轧制。

    但这样操作,困难很大。当初130方坯改140方坯时,由于轧制负荷的增大,导致2#、3#齿轮箱运行状态不佳。如果再改,加热炉承受的重量必然增加,推钢机的推动能力是否足够?水梁的承载能力是否足够?轧辊、轧辊轴承、齿轮箱等设备的承受能力是否足够?一个问题解决不好,整条生产线就会受影响,风险可想而知。

    解题,打破坚冰

    去年底,各部门挖掘2014年的降本增效项目。轧钢厂管理人员认为,短板就是潜力,降本增效,可以从那些老大难的问题下手。

    碰巧,北方某厂26个道次的一条高速生产线从140方坯改成了150方。消息传来,大家一阵激动。人家26个道次、单线的生产线可以改造成功,我们25个道次、双线,按理说难不了多少,有例子借鉴,何不试试看呢?

    随后的一次会议,技术处、机动处、轧钢厂的技术人员坐在一起交流,大家对技改的热情都很高。

    “这难题解决了,可是大把大把的效益啊!”

    “我们试试吧,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

    “公司这几年一直鼓励技改创新,没什么好顾虑的!”

    “就算不行,也知道教训在哪,我们年轻人就需要这样锻炼的机会!”

    ……

    最终,大家定下来,集中精力,用2个星期时间把难题解决。

    破题,化解成蝶

    攻关的第一步,是技术论证。

    先前担心加热炉承受不了负荷,推钢机推动力不够,轧辊、轧辊轴承、齿轮箱、电机等设备的承受能力不够。那么,每项指标测算一下,看看到底行不行!

    他们找到了
北京凤凰工业炉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仔细校核下来,现有的加热设备基本都能满足150方坯的轧制要求。这下,大家的心里更有底了!

    随后,由3个年轻的工艺技术人员,组建了攻关团队,设计、落实项目改造。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很高,也肯吃苦。有的查阅技术资料,连吃饭都忘了,笔记记了好几本;有的在现场察看,一呆就是一整天,眼睛酸了点点眼药水;有的下班后一碗泡面,在办公室里继续钻研……最终,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重新设计粗、中轧孔型;结合近年来各机架间齿轮箱、轧辊的易损情况,通过核对轧制力来合理分布各机架的轧制力大小;对导卫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改造集卷模式来控制成品包形。实际的结果,就是本文开头的一幕。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现在,线材二厂螺8规格成材率比改造前提升了0.09%,产钢量增加约3吨/小时;螺10规格成材率提升了0.07%,产钢量增加约8吨/小时。

    据了解,150方坯采用25个道次双线轧制螺8这一项目,在国内尚属首例,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谈到这次改造,轧钢总厂厂长杜显峰很自豪,“我始终觉得,科技创新是降本增效的源泉,现在行业形势困难,我们还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