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钢厂动态 » 正文

河钢国际以市场化平台化推动供应链成为价值链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5  来源:我的钢铁网  浏览次数:488
 
核心提示:3月30日,河钢集团在境外成功发行3年期5亿美元高等级无抵押无评级固息债券,票面利率4.25%,共收获订单账簿12亿美元。这是集团
      3月30日,河钢集团在境外成功发行3年期5亿美元高等级无抵押无评级固息债券,票面利率4.25%,共收获订单账簿12亿美元。这是集团依托自身独立信用在境外发行的第一笔美元债,也是2017年首笔中国国企的无评级债券发行,创国内相关企业无评级债券中的最低定价。

这笔由河钢国际香港公司主导发行的美元债,相较于国内4.98%的利率,创效达到1095万美元。

由昔日费用单位、单纯的保供链条,到立足全球资源、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搏击”,河钢国际“跨界”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国际最顶尖的企业、机构、大型投行纷纷抛来“橄榄枝”。河钢国际不仅成为了集团经营创效的“一面旗帜”,更成为了代表世界河钢的品牌企业。

参与此次债券发行工作的河钢国际财务部负责人李栋,深有体会地说:“人还是原来的人,面对更加复杂变幻的市场,经过‘头脑风暴’和市场化洗礼的人,视野开阔了,理念更新了,工具和手段更多元化了,创效空间更加宽广了,好像世界就在脚下。”

改变:思想解放天地宽

在企业转型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最大的障碍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技术、工艺上的困难,而是深层的思想意识问题。观念和认识不突破,很难有大的改变

1月中旬,某大型钢铁企业商贸公司的领导到河钢国际。交流中,对方直接提问河钢国际总经理刘键,“钢铁企业投身资本市场,如何面对巨大的风险?”

这个问题对于刘键来说并不陌生。随着河钢国际在资本市场的“风生水起”,首钢鞍钢等一批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前来“取经”,赞叹的同时也都将焦点集中在“风险”二字上。

这些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河钢国际在2014年市场化改革之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费用单位,将子公司需要的进口矿买回来,保证钢铁子公司正常生产需要,同时负责将一部分出口产品销往国外,总部人员管理费用由集团支出、驻厂分公司人工费用由所属子公司支出。而外汇操作、期权、掉期等业务,对河钢国际来说隔着“万重山”。加之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对河钢国际这个“新兵”来说,更是挑战重重,风险巨大。

挑战面前看担当。没有担当,学再多的方法论也用不上,用不好。

“如果只看到风险,就只能什么都不做,关键是如何预测风险、掌控风险、避免风险,在风险中寻找机遇。”刘键说,“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钢铁利润空间大幅压缩,末端产品已经不能支撑整个企业的发展,将单一的费用链条、供应链条打造成价值链条我们必须主动担当。”

局限或者执拗于细节和眼下的困难,只会阻碍了发展的眼光和前进的脚步。

2014年,集团将各子公司进口铁矿石统一到河钢国际,搭建起了统一采购平台。河钢国际全面进入“转型时间”。

对于这种变化,河钢国际矿产资源部业务员高金龙,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来自于子公司的评价改变了。

“以前,我们干多干少都一样,子公司抱怨我们买回来了全世界最贵的铁矿石。”说起以前的工作状态,高金龙有点不好意思,“现在,我们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利用规模优势和港口资源,实现成本控制和安全保供的协调推进,不仅不需要集团承担每年5000万元的管理费用,还实现了铁矿石价格低于普指1美元,将5000万美元的效益让利给子公司,库存也从原来的1000万吨控制到300万吨左右。”

“变革、创效,前提是都不能损害子公司利益”,得到了响当当地落地。

像高金龙这些业务人员,人工费用支出转到了河钢国际,被称为“背着干粮干活儿”的人,自然赢得了信任和欢迎。

勇于担当,无坚不摧。能够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优势,思路更加明确,进而打开了生存发展新空间。

“集团的体量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平台,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发挥好,并体现出价值。”河钢国际矿产资源部负责人杨亿说。

2016年,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集团全球化版图在东欧再落一子,也为河钢国际带来了东欧的原材料资源。

4月份,河钢塞尔维亚公司上游的乌克兰一座矿山急于甩掉一船精粉,这恰好符合河钢邯钢需要,杨亿当即快速拿下这船货,这一笔操作创效100万美元。

依托集团“大物流”、“大港口”的资源,河钢国际深度整合进口矿物流系统,实现对集团内部所有海运和国内卸港、发运等物流工作的统一管理,不仅最大限度降低了物流费用,还对集团全部港口矿石资源进行了统一调配,在安全顺畅保供基础上,更好地抢占市场时机进行“港口置换”,实现效益最大化。

M+1、M+2、新加坡市场掉期锁定价差……灵活用好国际国内各种市场和创效工具,成为杨亿和同事们保证进口矿低价供应子公司的底气。

当强烈的担当基因深入骨髓,河钢国际的眼界更宽、办法更多,在2016年实现经营创效4.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实现5亿元以上的创效目标。

创新:打造行业顶级金融贸易平台

认识的高度、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观念是改革的前提,没有破釜沉舟、颠覆传统的勇气,没有“不改革、不创新企业便无路可走”的共识,没有跨行业、跨时期的认识高度,就难以设计出理想的改革模型

去年2月份,国家人民币管制突然加压,市场上人民币汇率波动极大,河钢国际通过香港公司金融运作,仅一周就利用集团资金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从市场预测到“拍板”,只用了两个小时。

当大家纷纷赞叹河钢国际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专业化的操作水平时,河钢国际总会计师陈晓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一家国内知名公司来河钢国际交流,随口询问河钢国际如何管理外汇。这一问,问蒙了在场的河钢国际所有人。

“贸易属性的公司还能够管理外汇?”这次日常交流,让河钢国际人的管理思路豁然开朗。

那段时间,河钢国际高层每周至少跟两家投行进行深入交流。他们发现,集团国内国外都有矿山,下游有工厂,把上游和下游串联起来,把进口和出口整合起来,进行实体加金融创效,没有一个国际大公司有河钢国际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过去受局限的视野被打开、过去熟悉的操作模式被颠覆,河钢国际的工作思路和运营模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2015年,河钢国际开始不断试水,逐步尝试各种金融贸易手段,谋划开展仓单质押、仓单买卖等业务;开辟新的融资创效途径,拓宽贸易渠道、培育优质用户;增加境外直接授信额度,获得低成本境外资金。

这让有着多年财务工作经验的陈晓更都觉得有些“应接不暇”。“我每周都要看1-2本金融贸易方面的书,否则真跟不上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陈晓更说,“其实集团并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的工作和拥有的平台和资源,如何打开思路。这是做工作的根本。”

在河钢国际的办公区域,四块显示屏铺满一整面墙。通过这四块显示屏,能时刻了解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国际铁矿石交易价格、船运航向等,让人深刻体会到来自国际市场端的“惊心动魄”。

有段时期海外汇率波动非常大,在国内很多钢企还在沿用美元负债时,河钢国际大胆地将采购押汇方式改以欧元和离岸CNH人民币为主,不仅成功为集团守住了汇率的大门,对冲了汇率风险,还略有收益。

河钢国际开拓创效新模式,成功申请了大商所的“做市商”资格。现在,河钢国际有资格以担保录入仓单,并进行仓单交易。预计今年底,集团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口矿零库存,不再占用集团资金。

过去想不到、不敢想的做了,并且做成了。解说其中缘由,刘键称之为“创新”:“我们做了自己以前没有做的,这是创新;做了一些纯贸易公司正在做的,而且利用集团的资源和平台比他们做得更好,这也是创新。”

去年1月15日,集团首次期货交割、中国期货史上首次国产矿交割的河钢国际铁矿石“1601合约”交割,在实现贸易创效500多万元的基础上,还为子公司节省了近200万元的物流费用。这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被作为现货企业开展期现结合的典范进行宣传。

突破: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

要进一步提升资源的配置能力,善于将我们最稀缺的资源变成我们手里的一张“牌”,善于从社会层面发现资源、整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对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适应能力和对现代化企业的驾驭水平

通过“全球钢铁制造”“全球营销服务”“全球技术研发”三大平台建设,集团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当让河钢国际党委书记程品湘,为这支集团国际化和现代商业模式最前沿的团队,排序决定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时,他坚定地回答,“人才、人才、人才!”

“作为轻资产的单位,人才就是资本和财富。”程品湘说,培养人才的过程要比提高效益难得多,一支国际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最坚实的保障。

河钢国际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年轻队伍。河钢国际为年轻人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上至总经理下至员工的人才培养计划,全员语言培训、全流程业务培训、自身业务案例分析,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

为年轻人打开了上升通道,靠能力、凭业绩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打造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平台。现在期货部、矿产资源部、风控结算部等重点业务部门基本上都是“80后”主持全面工作。

与国际接轨,更需要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河钢国际推出全员绩效考核方案,科员60%基本工资+40%绩效,科级以上员工60%绩效+40%基本工资。

面向市场的新机制也解决了河钢国际经营管理部负责人闫良的一件“烦心事”。以前,各部门都找他抱怨工作量大,申请加人。“现在,人人身上有创效指标。我们将管理、工位等费用和创效指标分摊到每名员工身上,不仅杜绝了‘要人现象’,还大大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闫良说。

“我的工资现在是过去的两倍,在商运部,除了部长以外,我是最高的。”河钢国际船运业务员王鹏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意气风发。

84年出生的王鹏,毕业于重庆大学,曾经在岗位上表现平庸。就是这个不被看好的年轻人,主动自费在英语培训机构学了三年英语,具备了与外国人商务谈判、口语交流的能力,毛遂自荐到现在的岗位工作,并连续两年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保供能手称号,实现了飞跃式成长。

此王鹏已非彼王鹏,因为王鹏已经成为被企业新理念新思想成功“武装”了的年轻人。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同行业的贸易公司中,河钢国际是一流的,其国际化的程度不亚于外企。这让王鹏更加骄傲了。

像王鹏一样,河钢国际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魄力和突破精神。

参与国际市场资本运作,风险不可避免。是“守住青山”,还是“开疆拓土”?“我们要做的是做好风险预判预案,把风险点控制到最小。”风控结算部部长李丹回答得干脆利落。

河钢国际打破原来贸易业务部门“从头到尾”的全流程业务模式,将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工作“分割”到不同部门,形成由矿产资源部、商运部、风控结算部为主的链条型管理模式,并从订单执行起,就对风险进行预判、预案。每年四季度,各部门提交第二年创效新方式,讨论后拿出小单试单,成功就做进一步推广,确保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站在集团国际化的前沿阵地,河钢国际不负使命,新的发展思路已然成竹在胸。

目前,河钢国际高层与最著名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国际正在推进集团信用评级。有了它,集团在境外资本市场将更加如鱼得水。今年,河钢国际将继续拓展业务,努力成为集团生产保供和打造全产业链创效的领跑者,发展成为真正跨企业、跨行业的大平台。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找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河钢国际不仅投身市场的大海中搏击风浪,更让每名员工都拥有了对大海的渴望。

“现在每一天都是新的,充满挑战,这是我向往的生活。”王鹏说。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