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资讯 » 正文

“清洁”的厂区效率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4  浏览次数:295
 
核心提示:本报通讯员娄丽萍记者吴兆军   近日,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炼铁部现场管理再次受到邯钢公司的表扬。在今年邯钢每月的现场管理和TPM

本报通讯员 娄丽萍 记者 吴兆军

  近日,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炼铁部现场管理再次受到邯钢公司的表扬。在今年邯钢每月的现场管理和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评比中,该部始终名列前茅。该部的球团车间、三烧车间等“老大难”区域经过自身治理,已经成为邯钢现场管理和TPM管理的样板。

  “我们抓现场管理没有依靠资金投入,完完全全靠小处入手抓管理、持之以恒抓落实,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管理之路。” 邯钢炼铁部部部长卢建光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厂区变干净 设备更给力

  邯钢炼铁部供料车间负责为该部4座高炉、3台烧结机和1条球团生产线上料,全车间有400多条皮带、800多个漏斗,每天通过皮带送至高炉的焦炭、烧结矿、生矿达万吨,极易产生粉尘污染。

  范长新是供料车间的皮带工,他每班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清扫皮带下方、变速机及电机护罩上的积灰积料。他包保的上料皮带加起来有1公里长,范长新已经习惯于边走、边扫、边点检的方式。一个班下来,他要来来回回走4趟,但他认为,让随时落下的粉尘“颗粒归仓”,才能换来现场环境的整洁。

  刘海涛是该部二烧车间常日班班长,他的班组加上他只有4个人。据了解,该部二烧车间清退了全部8名外协工,所有岗位卫生及清扫皮带掉料都由岗位职工负责完成。环冷机24小时不停运转,容易产生落尘,不仅影响环境,更是安全隐患。刘海涛给工友们下了硬性要求:4个人分成两组,一组点检,一组清扫,每天做到点检、清扫交叉进行,两不耽误。记者采访时,遇到了刚刚打扫完现场的张化锋:“活儿多干不完的时候,车间领导就会过来帮忙,大家甩开膀子一起干,脏点累点也没啥!”

  清扫不仅仅带来环境的改变。清扫中,设备老化部件、小缺口、松动螺丝等微缺陷点也能被一一找出来,小问题自己就能解决,大问题交给维检工。“设备不找‘麻烦’,我们也省劲。”该部一烧车间配料工李连生深有感触。

  细微处显才智 漏油点全消失

  10月12日,在邯钢组织的突访中,该部5号高炉炉顶液压站经受住了检验。在十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屋顶、地面、设备光亮整洁,各液压管道、阀门安装布局紧凑有序,没有一处漏油渗油点。

  该部维修车间副主任郭进华负责该液压站的设备维护工作。“别看炉顶液压站这么小的地方,到处都留有职工们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的印记。”郭进华说。

  液压站的地板,由几块废旧钢板拼接而成。据郭进华介绍,维检职工们为了省下高昂的地坪漆喷涂费用,在液压站大修改造时用砂轮对钢板除锈抛光,然后再刷上普通油漆,没花几个钱,但与地坪漆的美观效果完全一样。仔细观察站内管道排列走向、阀门位置布局,都是经过精心考虑后设计安装的。每对进出口阀门均交叉错开,进口在上、出口在下,不仅外观统一,而且便于操作维护。

  以往,说起哪个液压站不漏油,那可是稀罕事。现在,郭进华打保票地告诉记者:“5号高炉有5个液压站,没有一处漏油点!”为做到这一点,郭进华和职工们一起动手,将热风液压站一排阀门由串联优化为并联,不仅实现各阀门管路的独立控制,而且方便维修。同时,针对油路管道接口处受液压冲击和机械振动的影响,接头部位零件容易松动造成漏油的情况,郭进华还组织职工改造油管管径和走向,并用管夹支撑固定,防止接口部位因松动而漏油。

  在5号高炉炉前液压站,可以看到,高压油管道涂成了红色,低压油管道涂成了黄色,冷却水管道涂成了绿色。此举不仅美观,而且工作时,职工一眼就可以从众多的管道中找到应该处理的管道,提高了效率,还避免误操作。

  层层抓落实 奖罚更分明

  每天邯钢炼钢部早调度会一散,7号高炉主任陈晓军就会准时出现在7号高炉炉前。按照该部科级干部走动管理的规定,他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巡查炉前岗位的设备和卫生。

  陈晓军仔细观察炉前每台设备的运转状况,检查炉台环境和值班室卫生是否达标,然后在干部走动卡上填写如下信息:走动路线、走动岗位、发现的问题、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

  这样的干部走动卡遍布该部每个区域和岗位,根据属地原则和岗位划分,该部每一片区域、每一台设备都有指定的管理人员包保。定时、定岗、定项走动管理,督促领导干部深入现场,使其养成在一线解决问题的习惯。

  班组职工是现场管理最基层的执行者,“现场无灰尘、设备见本色”的工作标准最终也要靠岗位职工来实现。供料车间常日班工长崔军把4个班的职工按照现场管理责任划分为运转、包机两个小组。运转组负责当班当日即清的“碎活”,包机组则分片承包,负责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啃下的“硬骨头”。4班职工定期轮换,既解决了相互扯皮的问题,又保证了整个现场卫生管理无盲区。

  每周五下午,该部现场管理检查组都会准时召开周评会,把一周以来各车间区域内环境卫生、岗位卫生、设备卫生和干部走动卡的检查情况,以“有图有真相”的幻灯片形式公布于众。优秀车间、落后车间领导均要参会,分别做经验介绍和反思发言,并定出整改时限。

  在长期坚持周评、月比的基础上,该部坚持兑现奖惩机制:月比第一名的车间领导奖励300元,车间人均奖励50元,末位车间领导惩罚300元,车间人均考核50元,并对当月现场管理进步较大的车间人均奖励30元。该部现场管理检查组组长左君解释:“有奖有罚,就是让干部职工认识到干好干赖是不一样的,以此带动全员一起动手抓现场。”

  层层抓制度落实,激发出了干部职工的热情,也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在一系列现场管理制度的“催促”下,4号高炉检修现场、7号高炉施工区域、烧结车间脱硫岗位,这些一直被认为是现场管理的减分项、老大难,如今都变成了该部的“亮点”。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