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质量赢得市场
“老范,把断线钳递上来一下,然后把刚才抽出来的电缆用扎带绑好。”
“好,我马上去,你们在上面要注意安全。”11月7日,在轨梁厂950技改工程施工现场,笔者看到工程机电分公司电气自动化工程处三班正在对8号台架操作台进行移位。由于设备全部利旧,几乎所有电缆的标识都已脱落。在施工过程中,笔者发现负责拆除作业的职工将每根电缆重新挂上标记牌,并用扎带沿着新的敷设路径把电缆捆绑整齐,负责校对接线的职工根据每根电缆的用途,在芯线上一一做好标识,接线时也做到横平竖直,力求达到使用方便、外形美观的目的。
该班班长邓明峰指着正在配线的操作台对笔者说:“前几天在移动操作台时,发现其底部固定螺丝完全锈死,甲方人员计划将底板切除,但这样一来不但重新安装时不能保证操作台水平度,而且影响美观。为了让客户的满意度达到最高,我们班组的一名职工钻进操作台里,冒着烟气和粉尘,用气焊把螺丝割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你看,是不是实现了完美安装?”
轨梁厂相关人员也表示,工程机电分公司施工人员心思缜密,对质量的把控很到位:在拆除电缆桥架后,把所有的电缆都用石棉布包裹起来,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配线时,对所有芯线都做了清晰的标识,使日后维护变得更加方便。
用好技术拓展市场
今年10月底,工程机电分公司首创的“撑梁换柱”施工法在轨梁厂950技改项目中再次得以成功运用,证明了该公司在高难度工程施工领域拥有独特技术优势。据了解,轨梁厂厂房距今已有40年历史,且屋面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重极大,在进行新旧托架负荷转移时,稍有不慎就会使屋架坍塌,造成严重后果。
“之前有几家单位在实地看过现场后都表示不敢‘接招’,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施工。” 工程机电分公司机械安装工程处副主任黄勇介绍说,“其实,类似的工程我们一直在干,技术经验很丰富,并形成了撑梁换柱、钢结构厂房高跨区吊装、大跨度钢结构桁架吊装等很多省部级工法,对我们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这次施工任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施工前,工程机电分公司技术人员会同设计方、业主方进行了数十次的施工方案讨论审核,确定了在原屋架支座顶板上制作4套顶升下压装置,并使用8个起重能力为50吨的液压千斤顶作为载荷转移媒介的施工方案。施工后,新屋架系统下绕度在3毫米以内,力学性能稳定,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不仅如此,今年初以来,该公司职工还大力研发新产品、努力学习新技术。前三季度,该公司完成了5项专利、1项省部级和1项企业级工法的申报,2项科研成果通过市级验收鉴定,且自主研发的一种组装内嵌式配电箱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工程中推广运用。因其实用性强、安装方便、美观大方等特点,赢得了客户广泛好评。
用低成本决胜市场
在工程机电分公司成套设备制造厂,职工们对如何降本增效颇有心得。从事电气作业的人都知道,电气柜的母排材料大多是铜,成本很高。传统的设计思路是把各个设备的出线侧小母排汇集到大母排上,然后再从本柜与其他柜子相连。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龚玉峰发现在出线侧没有互感器的情况下,小母排不用汇集,直接与其他柜子连接也能满足需要。“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通过计算,测算出在生产过程中只需要做这样一个小变动,一台这种类型的柜子大约可节省1000元,按每年生产400台计算,一年就是40万元。
在工程机电分公司,还有不少像龚玉峰一样的降本“达人”,袁俊梅就是其中之一。低压开关柜一直是该厂的主打产品,每年要生产1500余套,其底封板传统的制作方式是用一块大的板料经6道工序制成。一次偶然机会,她听兄弟单位职工说,整块板料的底封板在穿大电缆时很费劲,而且容易造成电缆划伤。于是,她从便于施工这个出发点改进制作工艺,由整体式改为分体式,且全部采用边角料制作,不但减少了2道工序,且制作时间也只有原来的1/6左右,每年可降低成本近100万元。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保障,不仅靠“跑”出来,也靠“干”出来。当下,工程机电分公司贯彻全员市场化理念,把施工生产每个环节都融入市场,推动市场后续开发和滚动开发,努力构筑企业发展、职工增收、家庭幸福的递进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