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5,同比下降0.05%,比2019年下降0.34%,比2008年下降5.39%,比1990年增长7.08%,表明世界开放水平仍处于收缩通道。
其次,分化日益加剧。一方面,社会开放保持活跃,但经济与文化开放双双承压。2024年,经济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22%,文化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58%,均低于2019年和2008年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分化愈发清晰。欧洲与中亚地区、北美地区成为仅有的两个开放收缩地区,传统开放引擎明显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同比上升0.42%,成为维持世界开放的重要力量。
“世界开放的未来,将更加依赖新兴力量。数据流、绿色电、产供链价值链在全球南方交汇,正推动工业化迈向共享、低碳、互联的新征程,有望开启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的开放新纪元。”《世界开放报告2025》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表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开放情况引人关注。《报告》显示,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跃升至0.7634,35年间提升近三成,增速稳居全球前列。特别是,中国开放政策指数提升24.6%,开放绩效指数大幅增长37.89%,两项关键指标在主要经济体中双双领先。
在当前世界开放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逆势扩大。廖凡指出,2008年以来、2019年以来,中国开放指数分别上升12.44%和1.44%,2024年同比上升0.5%,在主要经济体中均位列第一。“这既表明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也展现出中国特色开放路径的强大生命力,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开放事业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展望世界开放大势,与会专家形成重要共识:在当前历史十字路口,各国应摒弃零和思维,携手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均衡、包容、共享的开放,共同迈向繁荣稳定的未来。
《报告》指出,2025年以来,国际贸易冲突显著加剧,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在此关键节点,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经贸分歧,全力拓展数字、绿色、服务等新兴领域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贸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