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聚焦低碳技术成果 探索绿色转型路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绿色赋能之绿色技术论坛侧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14  来源:兰格钢铁网  浏览次数:385
 
核心提示: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赋能之绿色技术论坛上,来自全球钢铁产业链的领军企业代表与参会人员分享
 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赋能”之“绿色技术”论坛上,来自全球钢铁产业链的领军企业代表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实现低碳的技术成果,并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进行了交流。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的主持下,沙钢集团常务执行董事陈少慧,普锐特冶金技术全球首席技术官亚历山大,巴西矿冶公司总裁里卡多·利马,西马克集团董事—首席技术官托马斯·汉斯曼,达涅利中国CEO张畅作为论坛嘉宾,围绕绿色技术的创新成果、实现路径以及未来的趋势畅所欲言,为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贡献真知灼见。

姜维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绿色技术是破题前行的核心引擎,从清洁生产到能效提升,从污染物治理到碳排放创新,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在为钢铁工业的绿色转型注入新的动能。

绿色技术推动钢铁业绿色发展

论坛上,嘉宾分享了自身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技术突破。

陈少慧介绍,沙钢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结合自身电炉钢占比相对较高的特点,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放在电炉短流程工艺方面,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高废钢比下品种质量的稳定控制,并成功引进了超薄带工艺流程。“超薄带工艺的碳排量不足传统工艺的1/4,采用这一工艺,不仅能显著降低碳排放,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陈少慧介绍。此外,沙钢还开发了多种绿色产品,如高回收钢比例的钢帘线、绿色低碳家居用钢等,其中回收钢比例最高可达到80%,已经实现稳定生产。

亚历山大介绍了普锐特冶金技术多项成熟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并表示这些技术正在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其中包括全球能效最高的电弧炉之一——量子电炉,其单炉冶炼周期小于28分钟,吨钢电耗仅约300kWh。亚历山大还介绍了普锐特冶金技术开发的氢基直接还原炼铁(HYFOR)和Smelter熔分炉方案。HYFOR是一种不需要任何造块工序的铁矿粉直接还原技术,Smelter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熔分炉,用于直接还原铁(DRI)的熔炼和最终还原,可为炼钢厂生产有可能达到净零排放的铁水。亚历山大表示:“氢基直接还原技术是未来钢铁行业脱碳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他表示,普锐特冶金技术公司的阿维迪ESP技术(即无头带钢生产技术)也为钢铁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亚历山大介绍,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将铸造与轧制环节整合为连续生产线,省去了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冷轧与退火加热步骤,不仅大幅缩短了工艺流程,还显著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里卡多·利马介绍了巴西矿冶公司利用铌元素进行合金优化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在碱性氧气转炉(BOF)或电弧炉(LF)工艺中,用铌替代其他合金元素,显著降低能源需求和出钢温度,同时提高耐火材料寿命。他表示:“铌元素替代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托马斯·汉斯曼表示,灵活技术是实现可持续脱碳的核心。以创新方案如EcoSystem EASyMelt为例,它通过定制化设计适配不同区域能源条件,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优化能效。同时,我们正突破电炉技术瓶颈以提升废钢冶炼品质,并通过OBF电熔分炉、流化床等技术高效利用低品位铁矿资源。下游生产环节的全面电气化也是重点推进方向。应对行业挑战也离不开全球协作——例如与鞍钢的联合研发,正是依托西马克全球专家网络实现技术共进的关键实践。

张畅表示,在炼钢方面,达涅利创新性地提出了数字化电炉的解决方案,涵盖了首创的数字化供电,水平连续加料电炉,智能炼钢系统和电炉的气密性设计。不仅在设备本身,达涅利在冶炼工艺上也不断大胆创新,在电炉冶炼汽车板等极具挑战性的工艺难题上和宝武集团,首钢集团密切合作,有望实现技术性突破,为未来钢铁冶炼的绿色转型给出答案。

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多条路径

谈到如何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嘉宾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多条路径。

绿色低碳产品的市场开拓。陈少慧表示,沙钢将继续围绕超薄带产品、绿色低碳家居用钢等绿色产品进行市场开拓。沙钢开发的超薄带产品具有天然的低碳优势,其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是重点关注领域。目前,沙钢开发了以热带冷结构钢为基础的耐蚀钢和高强钢,这些产品的用途不断扩展,并且已经应用于新能源领域以及汽车方面。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融合。亚历山大表示,通过整合氢能冶金、智能废钢管理和数字化工艺优化,钢铁行业可实现高效、经济、可持续的降碳目标。具体措施包括推进氢基直接还原铁(DRI)技术,配套绿电供应体系,减少化石燃料依赖;建立AI驱动的废钢成分分析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生产偏差,推荐最优修正方案,减少试错成本,提升能效与安全性等。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结合。里卡多·利马认为,未来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需要发挥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优势。巴西矿冶正在开发基于铌合金元素的模拟软件,能快速测算材料在不同性能参数下的碳排放水平、测量成本与能效的平衡关系,并能通过试验订单验证模拟结果。利马说:“基于铌合金元素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结合将为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新和适应性结合。托马斯·汉斯曼基于西马克全球实践提出钢铁行业脱碳三大路径:能源成本将主导技术路线选择——澳大利亚、北欧等低能源成本地区将推广直接还原DRI技术;废钢资源丰富区扩大电炉产能,高能源成本区则倾向炼铁与炼钢工序脱钩;在基础设施较新的中国等地区,高炉仍具战略价值,需通过 CCUS(碳捕获、利用和存储) 及现有设施优化(如氨能系统)挖掘减排潜力。未来十年,基于这三种区域特性发展起来的高炉、废钢基电炉和DRI技术将形成“三分天下”的均势格局,而非单一技术主导。总之,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和适应性结合——以及针对区域复杂性的定制解决方案。

短流程工艺的优化与升级。张畅表示,凭借短流程工艺与生俱来的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品质卓越及高收得率等核心优势,达涅利力争为全球钢铁行业打造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绿色钢铁解决方案。DIGIMELTER?数字化电炉引领当今电炉大型化、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发展趋势。QSP-DUE?工艺凭借多模式无头轧制技术,可生产0.7mm-25.4mm 全规格热轧带卷,实现节能70%、降碳90%、同规格工序成本降低约30%。MIDA QLP?工艺实现连铸机不停浇换轧辊,灵活适配不同规格产品,可涵盖优钢生产,帮助客户提升质量稳定性与市场响应速度。针对存量传统螺纹钢生产线,达涅利可以提供定制化改造升级方案,不断提升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绿电绿氢的规模化、经济性生产,具有铁-钢-轧一体化特点的未来钢厂将由氢基竖炉、数字化冶炼电炉、连铸连轧生产线构成。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