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科技赋能、新质未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启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7  来源:兰格钢铁网  浏览次数:384
 
核心提示:8月7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即将盛大召开。大会以科技赋能新质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两大发展主线,致力于为
 8月7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即将盛大召开。大会以“科技赋能·新质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两大发展主线,致力于为全球钢铁业搭建一个共商创新路径、共探科技前沿、共绘产业未来的高端平台。

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是我国钢铁行业最重要的年度对外交流活动。大会期间,同期将举办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第二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展览会,以及近30场专题分论坛,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发展、终端用钢需求、钢铁市场趋势、钢铁标准、钢结构应用、氢冶金探索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创新打造“1+2+N”的“中国国际钢铁周”。8月6日,钢铁行业智能化技术交流会、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交流会、钢铁市场研讨会、2025年钢铁行业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启动会等活动已成功举办。

今天,敬请关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我们共同探索全球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开放胸襟拥抱前沿理念,以创新思维开拓未来可能,共绘钢铁工业的崭新篇章。

科技创新铸造新质钢魂

“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殷切嘱托,为我国钢铁行业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擘画新质未来,描绘了一张清晰的发展蓝图。

当前,中国制造正经历一场由资源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度变革。制造业不再“唯产能论”,而是转向以质量、效率、绿色、智能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发展阶段。作为制造业的脊梁,中国钢铁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行动。“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这一写入《中国钢铁企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共识》的行业心声,如今正转化为钢铁强国的铿锵实践。中国钢铁正以“国之所需,钢之所向”的使命担当,在高端材料、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三大战场同时挺进,加速将“科技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坚实基座,为打造未来新质钢魂谋新篇。

科技创新铸造新质钢魂,需以高端材料为基,挺立起支撑国家战略与新兴产业的“钢铁脊梁”。

材料是工业之基,钢铁材料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为国家重大工程注入澎湃动能。中国钢企直面市场需求,决心摆脱高端钢材的进口依赖,突破关键材料供应瓶颈,以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坚,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鞍钢开发出890兆帕级Q890qE高性能桥梁钢,使“千兆帕级钢筑千米级拱桥”成为可能;河钢攻克“氢脆”难题,研发出X60MH等系列长距离高压输氢管线钢,为氢能经济发展提供关键材料;宝钢股份攻克全球首套无缝钢管在线控制冷却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助中石油“深地塔科1井”成功下探至万米地心,刷新亚洲纪录……

从国民衣食住行的基础保障,到航天军工等高端装备的关键支撑,再到引领国家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钢铁新材料正成为托举大国重器、支撑战略新兴产业的“脊梁”。未来,我们仍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瞄准关键战略性钢铁新材料持续攻关和迭代升级,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更坚实的材料支撑。

科技创新铸造新质钢魂,需以低碳技术为笔,绘制出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底色”。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钢铁行业向绿而行,以颠覆性技术重构千年来“火与碳”的传统冶金流程。氢冶金技术成为钢铁业降碳的突破口:宝钢(湛江钢铁)建成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在高氢(70%)冶炼条件下连续168小时运行成功;鞍钢万吨级流化床氢气直接还原铁中试线产出金属化率高达95.3%的直接还原铁;河钢打通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工艺路线,形成150万吨绿色低碳汽车板用材料生产能力。短流程炼钢和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在产线上掀起绿色风暴:沙钢成功开发帘线钢电弧炉全废钢冶炼工艺,使吨钢碳排放量降低至163千克;北科大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在10多家企业应用,累计碳减排240万吨;首钢开发化学吸收法捕集高炉煤气二氧化碳技术,脱碳率达到95%以上……中国钢铁正以全方位的低碳技术革命,撕掉“高碳”标签,重塑产业未来。

而随着钢铁行业迈入全国碳市场的大门、欧盟碳关税施行进入倒计时,碳排放成本将进一步倒逼全行业加速转型。未来,钢企需尽快掌握碳交易规则并主动运用绿电采购、低碳产品认证等市场化手段,加快构建低碳竞争力,与低碳技术创新形成强大合力,锻造面向未来的绿色竞争力。

科技创新铸造新质钢魂,需以智能制造为翼,激活驱动现代工业腾飞的“钢铁基因”。

智能制造正引发钢铁基因的重组进化。“高效、精简、集成、少人”的智慧钢厂正颠覆人们对钢铁“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5G、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给钢铁生产带来质的飞跃。例如,首钢京唐先进的转炉智慧炼钢系统将图像识别、声呐探测、烟气实时分析等前沿技术无缝融合,仿佛为庞大的转炉装上了“火眼金睛”和“顺风耳”。

如今,南钢股份等19家钢企获评为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中信特钢兴澄特钢、首钢冷轧3家钢企入选“灯塔工厂”……在六部门联合开展的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激励下,钢铁行业将有更多智能工厂竞相涌现。

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企业不再依赖传统经验,而是让AI调配资源、让数据驱动决策、让算法优化生产。从人工操控到无人车间,从数据孤岛到智慧互联,工业“智”造正重新定义钢铁未来。

科技赋能的钢铁,锻造的是支撑文明的筋骨;创新驱动的转型,熔铸的是引领未来的底气。一场由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共同驱动的静默革命已然到来,它不仅重塑着工厂车间的生产流程,还将深刻改变人类与钢铁这一基础材料的关系。在奔向新质未来之路上,中国钢铁愿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和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全球同行携手,共享创新成果,共迎转型挑战,以科技创新共同熔铸一个更具韧性与生命力的全球钢铁工业新未来!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