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酸轧线是该厂生产的“龙头”,担负着向连退、镀锌提供原料卷的重任,其生产情况直接影响下道工序产品的质量。只有实现酸轧线的稳定顺行,才能保证“高端、大气、上档次”产品顺利交付用户。邯钢新区冷轧厂是如何保证酸轧线稳定顺行的呢?这也是记者日前来到这里要寻求的答案。
技术攻关打头阵
据介绍,为了给后续工序提供优质原料卷,酸洗车间发动各级干部职工想办法、出点子,努力攻关各类出现的技术问题,以确保酸轧线稳定生产。
1月初,该车间成立攻关小分队,大家伙就和各种技术问题“较上了劲”。技术员周建军负责维护酸洗段设备,他归纳总结酸洗段板带出现抬头纹现象的3大原因,分别为抗皱辊参数、热轧来料、酸洗速度。为此,他调整酸洗段控制参数,将酸洗温度、酸液浓度数据细化到控制计划表中。调整后,2月份酸洗段板抬头纹出现次数大幅度减少,产品质量实现稳步提高。
2月中旬,技术员潘伟鹏发现板带反射率效果变差,深入分析后发现是乳化液纯净度发生了变化。经过现场调研,他了解到滤纸在运行过程中经常跑偏,造成乳化液真空过滤器系统负压不稳、滤纸停止运行甚至断带,由此导致真空过滤器不能有效运行。乳化液内灰分等杂质含量较高,增加了带钢表面残留物,使得板带反射率降低。他通过优化真空过滤器滤纸更换操作步骤,避免滤纸安装不规范、跑偏,同时调整滤纸运行负压参数,提高滤纸运行稳定性和改善吸附灰分效果,带钢反射率由65%提高到70%。
类似的技术攻关可以说不胜枚举。据悉,前3个月,该厂酸轧线共攻克技术问题30余项,避免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强化培训提技能
今年初,冷轧厂协力工撤出后,为适应新的生产要求,该厂酸轧车间迅速调整岗位人员,新上岗的职工在岗位上出现了不适应情况。为了尽快解决该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该车间采取了“师带徒”、现场“一帮一”、专题授课等方式,以此尽快提升转岗职工操作能力。第一季度,酸轧线职工共参加各类培训351人次、35课时,职工的整体操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职工焦明木入职培训后,调入丙班轧机班组,他在班长李岚涛帮助下,短短3个月就能够独立检查带钢质量和操作轧机。焦明木说:“班长言传身教,使我对轧机布置、轧制工艺参数设置有了系统认识,我也在大家的帮助下快速掌握了轧机基本操作和带钢质量检查要领。”
磨辊间点检员王金鹏最近下班后经常主动“加班”。原来他调入磨辊间后,为了能尽快熟悉业务、做好点检,便与技术主管马红云结成了技术对子,他们约定在下班后集中解决一天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马红云现场授课,对王金鹏进行技术指导。虽然到目前授课仅有半个月时间,但王金鹏的成长很迅速,他自行设计的“拆装小车故障处理办法流程图”极大方便了职工现场拆装作业,提高了拆装效率,受到了磨辊间职工的一致好评。“根据这份流程图,我们工作起来更加方便。”提起这份流程图,磨辊间职工冯建彬赞不绝口。
劳动竞赛鼓干劲
如果说技术和人员是该厂酸轧线生产创纪录必不可少的硬件,那么劳动竞赛是将这些硬件连接在一起的纽带。酸轧车间坚持不懈地开展劳动竞赛,将全体职工的干劲高度凝聚在一起。
“这次咱们班组成绩不错,大家要再接再厉,继续保持这股劲头,争取下个月还拿第一!”这是2月底酸轧线丙班作业长耿波在班后会上的一句话。丙班在今年的劳动竞赛中保持良好势头,连拿了2个月的月产冠军。“通过劳动竞赛,大伙儿工作劲头更足。特别是我们班组,为了保持第一,大家都憋足了劲儿,操作上一点儿都不敢马虎。”说起劳动竞赛,耿波高兴地告诉记者。
该车间酸轧磨辊间也因势制宜,开展以“轧辊质量”“装配数量”为主要评判指标的劳动竞赛。根据各班组每月磨辊质量和装配数量情况,评定各班组奖金,大家拿多少钱要看这个月的工作表现。“现在我们干活儿不仅要快,还要好,保质保量完成当班任务成为每名职工的工作要求。”磨辊间作业长陈世超介绍说。
第一季度,该线共开展劳动竞赛15次,奖励350余人次,酸轧线各项生产指标节节攀升,2月份产品合格率达99.94%、一级品率达99.89%,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