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水钢生产经营困难加剧,铁前不稳不顺是最大原因。”水钢党委书记卢正春介绍说,去年第一季度,炼铁厂相继发生两起较大的设备事故,此后炼铁环节一直不稳,影响了全公司生产经营任务的如期完成。为走出困境,该厂提出了10条攻关措施,重点解决原燃料波动、运输和动力保障、技术指标监控、能源消耗、设备运行等重点难点问题,公司领导挂帅相应攻关组,发动全公司职能部门、生产辅助单位保障炼铁稳定。
为加强管理,该厂提出并贯彻落实“点检是基础,检修是关键,备品备件是保障,日常维护是根本”的24字方针,每一名科级干部均“领”到了各项设备管理的指标。执行力落地,各项制度得到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不再浮于表面。同时,紧抓干部履职尽责,干部带头作用更加彰显,涌现出了很多“五加二”“白加黑”泡在现场抓运行抓成本的优秀管理、技术干部。在他们的带动下,职工积极性得到提高,一批优秀班组长和职工不断涌现。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为该厂炼铁稳定高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水钢炼铁厂依山而建,各车间物料皮带系统蜿蜒曲折,总长达96公里。过去,主要和皮带打交道的料运车间易出事故,皮带一断往往影响整个系统。为此,该厂领导带领职工修改完善操作规程、严格考核奖惩,责任到人。同时,开展义务劳动消除皮带系统隐患,从交接班、操作到保洁都按照水钢一流皮带标准来要求、考核,极大提高了运行质量;4座高炉均强化炉内操作,炉前采取不间断出铁腾出空间保护设备,强化水渣口的管理。2月份,该厂高炉休风率仅为0.13%,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入炉焦比降至338千克/吨铁,煤比提高至170千克/吨铁,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t/m3d,进入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