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月8日召开的2020中国新产业峰会上获悉,当天包头市策划并达成合作意向项目80个,协议总投资1390亿元,其中峰会上集中签约的项目49个,协议总投资676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11个产业领域,新兴产业成为其中的重头戏。
这并不是个例。安徽第十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日前在淮北举行,22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59.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84个,占比超过三成,总投资403.5亿元。
项目密集落地的背后,是多地面向新兴产业集中发力,加快新一轮资金、人才支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新疆日前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资金1000万元支持23个项目。哈尔滨市财政通过稳企稳岗基金出资7.39亿元,投资11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社会资本也进一步调动起来,例如,深圳天使母基金累计推进子基金立项近70支,累计承诺出资额约70亿元;通过子基金投出的项目近200个,全部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且成长期均属于天使阶段。
人才支持与营商环境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孟凡利当天表示,包头正着眼“十四五”发展和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深入研究谋划未来发展蓝图,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正在按照审批最少、服务最好、速度最快的要求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新兴产业正加速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相关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很快,需加快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程楠表示,地方应围绕新兴产业领域的补短板、促升级,加快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和项目,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开展产学研、上下游的联合技术攻关和应用,并在完善的知识产权分配制度框架下,引导先进技术和工艺在更大范围得到应用推广,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