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不断深化实施节能减排,是每个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需要遵循的道德标准,也是每个企业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有关专家指出,从技术角度而言,我国钢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数据显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0%~15%。
多年来,攀钢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强清洁生产和“三废”资源综合利用,能耗水平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项目实施方式
攀钢创新节能减排项目实施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增效双向驱动,采用BOO、BOT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第三方投资、建设、运营),充分利用外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5年来,攀钢累计投入30.3亿元,先后实施攀钢钒新3号烧结机余热回收工程、西昌钢钒富裕煤气发电机组项目、矿业公司朱兰采场开拓运输系统改造项目等多个节能减排项目,年可节约32.18万吨标准煤,年削减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3.2万余吨和1万余吨,攀钢厂区和周围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建立综合对标体系
攀钢建立了综合对标体系,与宝钢、新日铁等国内外先进同行持续开展对标,查找短板和差距,努力降低能源成本。
对标之余,攀钢先后采取降低烧结固体燃料、降低炼铁工序铁损、提高高炉喷煤量,加强TRT系统参数管控、优化转炉煤气回收制度、余热炉运行优化调整等二次能源回收措施,使能源消耗持续下降。截至5月底,攀钢吨钢综合能耗由2010年的709.6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637.73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0%。“十二五”期间,攀钢累计完成节能115.2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万家企业”节能目标。
探索循环经济模式
攀钢还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构建资源高效绿色综合利用模式,先后实施了矿业公司兴茂公司全尾矿深度回收利用改造、高炉渣提钛研究、钒业公司沉钒废水分步结晶研究、海绵钛熔盐氯化渣———废盐水综合治理研究等项目,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从表外矿、极贫矿、尾矿的利用,到高炉渣提钛;从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工程技术;从回收利用烟气尘泥,到工业废水闭路循环……攀钢把二次资源利用作为抓好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保护的落脚点,逐步探索出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了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带来了企业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