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原料质量的“守门员”
“昨日精粉进厂5户,抽查5户;喷吹煤进厂3户,抽查3户,抽查样与分析比对正常!”每天早调会上,当这样的汇报声由炼铁分会场传遍公司时,厂生产、技术系统的张瑞新、王洪余、高玉山、杜占斌等几个人脸上总会露出难掩的喜悦。而喜悦的背后,是全厂所有原料管理人员“当好守门员、严把质量关”精心工作的缩影。
该厂相关领导和进厂原料主要管理人员每天都有着相同的“工作轨迹”,走遍全厂原料接卸、贮存的每个地方,看遍每种进厂原燃料,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追根溯源。这样的工作,雨雪不间断、冬夏不停歇。认真的工作中,每个人都练就了一个“特异功能”———通过观察圆盘下料、查看料堆断面,就能够判断出各种原燃料质量有无异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工作经历:当对原燃料质量产生异议时,重新取样、化验,进行分析比对,直到一切疑问有了最终结果才会罢休。在抓好原料质量的同时,他们还主动延伸管理———时刻关注原料、高炉系统生产信息反馈,无论哪个环节提出异议,他们都要积极配合做好问题的排查和处理。“什么时候原料稳稳地进了高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安心。”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更饱含着满满的责任。
在他们忙碌的同时,一支由原料使用车间、各职能科室主管人员组成的督察组也在严把着原燃料进厂关口,他们每天轮流牵头,对所有进厂物料进行抽查,从取样、制样到化验,全程进行跟踪、监控,并为每个原料样编制、设定密码,等到每个抽查样有了最终分析结果,及时上报到相关科室与原分析进行比对,一旦发现有偏差,逐级上报进行妥善处理。
2015年1月~11月份,该厂铁水一级品率平均达到93.76%,高于公司考核计划8.76个百分点,优质的铁水为公司冶炼高品质品种钢输送了精品原料。
做高质量工作的“操盘手”
走进3号360m2烧结机主控室,有一块小黑板特别引人注意,小黑板上详细罗列着产量、质量指标考核标准,以及各班每月完成情况的排名和奖励明细。烧结矿的质量决定着高炉生产的稳定顺行,烧结岗位的工作质量更是全厂提质降耗的“定盘星”,尤其面对当前低价料的大比例增配,对烧结生产和岗位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做好“粗粮精做”文章,烧结系统全面开展了“比优秀、学优秀、做优秀”劳动竞赛,以生产大班为单位,内容涉及到与烧结矿质量有关的每个技经指标。活动一展开,各岗位的职工迅速投身其中,他们在做到手、口、腿、眼、耳“五勤”的基础上,开始细化、量化岗位工作标准。正如作业区工艺员刘永刚所说,在你追我赶的相互比拼中,大家的操作水平有了进步,工作质量自然也就有了大幅提升。
高炉适应外围条件变化的能力是铁前系统提质降耗的重要决定因素,为此,各高炉所有岗位将“竭力为高炉经济运行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作为准则,生产骨干们针对入炉原燃料质量变化频繁及季节气候特点,延伸日常管理,强化原燃料检查与督察。在具体操作中,他们通过“盯趋势、早判断、微调剂”的超前管理制度,紧盯炉况每一秒钟细微变化,努力建立起与现有原燃料条件相匹配的操作制度,为高炉降燃耗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他们还主动与国内先进企业同类型高炉开展对标活动,提高操作水平,强化各工种服务生产大局、心系指标的攻坚意识。2015年初以来,全厂平均入炉焦比降至363公斤/吨铁,燃料比降至524公斤/吨铁,同比分别降低19公斤/吨铁、8公斤/吨铁。生铁成本逐月降低的良好态势,为公司实现全年任务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