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资讯 » 正文

邯钢炼铁部优化炉料结构降成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192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邯钢炼铁部深入与宝钢等单位对标,进一步调整降本思路,通过科学配料、打破常规、系统管理实现了4座高炉长期稳产高产

今年以来,邯钢炼铁部深入与宝钢等单位对标,进一步调整降本思路,通过科学配料、打破常规、系统管理实现了4座高炉长期稳产高产,1-8月份,燃料比控制在507公斤/吨以内,同比降低15公斤,吨铁燃料成本降低16元,节省冶炼费用7600万元。

与之对应的是,综合入炉品位由58.7%降低到57.6%。"我们全方位优化炉料结构,从配料中已经挖出30元/吨铁的效益。高炉这边又消化掉吃‘粗粮'的不适,指标‘逆势'改善,实现了两头创效。"该部部长卢建光如是说。

从炉料中挖效益

"降低1%的入炉品位,可以通过优化混匀料结构来实现。即把高品位含铁原料配比降下来,把低品位料含量提上去。"该部生产技术主管高远介绍,"这一提一降,可以直接降低原料成本,但对高炉来说,食用更多的‘粗粮',需要面对操作难度加大、炉况容易波动、渣量增大、产量降低及焦比升高等诸多棘手难题。"

要保持成本天平的平衡,实现效益最大化,需要一只科学化的无形"管控"之手来做支撑。

"生矿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但同时热爆裂性高,含粉率高,高炉不能过量配吃。目前,我们的生矿配比一直保持在20%左右。"天天泡在料场上的该部生产技术科科长张泽润,每天都要监督各种生矿的来料量及质量情况。

据张泽润介绍,这么高的配加比例,在国内很少有企业敢于尝试。之所以有这样的胆量,源于该部一直以来对各种生矿的冶金性能研究。"我们已经充分掌握了每种生矿的冶炼性能,所以无论对矿种的选择,还是比例调整,我们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而不是盲目配加。"

今年以来,科学优化混匀料结构成为该部降低原料成本的最大"亮点",技术人员根据各类含铁原料的市场价格、资源量以及有害元素含量动态调整混匀料结构。改变过去长期依赖巴卡粉、邯邢精粉等高价高品质的配料模式,将巴卡粉配比由22%降至12%,相应提高性价比高的澳系资源配比,将其配量提高到55%左右,其中扬迪粉配比由原来的10%提高到25%以上。同时重点开发应用价格低、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高碱粉新品种资源,在保证有害元素综合入炉负荷不超标、不破坏高炉顺行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量配吃。与此同时,该部依托科学配料方针,积极增配邯钢内部自产冶金废料,混匀料中的钢渣配比从2%提高到4%,炼铁除尘灰、瓦斯灰及炼钢除尘灰、污泥等含铁废料全部回收利用。目前这些废料配吃量已达到110公斤/吨铁的水平,废料利用率在同行业中达到较高水平,烧结矿吨矿成本降低44元。

燃料不为原料"买单"

按照常规,优化炉料结构,降低综合入炉品位,必然会导致高炉指标水平下降。换言之,前头吃了"赖"原料省了钱,后头必须靠多消耗燃料费用来弥补。

然而,该部打破"常规"意识,通过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高炉操作,在"双轮驱动"下既实现了吃"粗粮"降成本,又保证了燃料不为原料"买单",拿到了铁前生产的双重效益。

从今年年初至今,在入炉品位累计降低1.0%的条件下,该部日产量连续创出新高,燃料比由510公斤降至505公斤,煤比提高7公斤,焦比降低12公斤,冶炼费用降低8元/吨铁。其中,3200立方米高炉日产量始终保持7900吨以上,全焦比控制在365公斤/吨、煤比达到145公斤/吨,炉况长期保持了稳定顺行,各项指标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该部2座2000级高炉产量、焦比、燃料比水平在国内同炉型中同样首屈一指。

"逆势上扬"的业绩,凭借的是技术创新的态度、优化操作的手段。

降低入炉品位,容易导致渣量增大,炉内软熔带透气性和透液性变差,高炉抗外界干扰能力降低。该部通过优化送风制度,按照送风比控制各座高炉综合入炉风量,同时重视鼓风动能和风口理论燃烧温度,依据产量计划和风氧水平,在风口面积和长度、鼓风湿度、风量顶压的选择及使用全面系统化,实现送风参数的匹配性。

坚持高煤气利用、低燃料的操作理念,优化高炉上部布料制度,贯彻"开放中心、稳定边缘、平台加漏斗"布料模式。根据邯钢原燃料条件,结合炉形和炉体冷却结构,遵循炉料自然堆放规律,推行适合自身高炉的布料制度。随着各项布料准则陆续调整和修订,该部高炉稳定性和适应能力明显改观,为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提供了基础条件。

该部借鉴宝钢操作经验,优化高炉造渣制度,采用四元碱度控制标准替代单一的二元碱度标准,推行低氧化镁操作。今年以来,该部烧结矿Mg0由2.25%降到1.9%以下,烧结熔剂吨矿单耗降低4公斤。该部生产技术科副科长高远用一连串的数字,算出一笔经济帐:"推行低氧化镁冶炼,按照炼铁部每天产铁20900吨计算,仅减少熔剂使用量全年就可直接创效1200万元。"

实施系统化管理

在抓炼铁管理的过程中,该部不仅仅着眼于对高炉的单一管理,而是放眼于整个铁前流程的系统化管理,确保各个工序、各个岗位全都围绕高炉生产做工作。

外围对高炉影响很大,尤其是原料。原料发生波动,高炉必将随之波动。5号高炉工长赵勇每班都要去焦化厂,并给高炉带回重要数据,这是该部制定的延伸管理的一项内容。"我主要是跟踪焦炭冷强度、热强度的取样、制样和检测过程,还要到料场监督焦炭卸车及堆放情况,这些数据对指导我们生产很关键。"每天上午,像赵勇一样,生产技术人员、各高炉工长都要到现场跟踪烧结、球团、焦炭、块矿的质量和数量,让高炉生产做到提前预知、主动应对。

该部在延伸管理上,对内执行生产车间每日对上一道工序跟踪检查,对外执行管理科室每日对焦化、料场的监督检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沟通解决。逐步形成了对料场混匀料、焦化厂、烧结球团、高炉生产的链条管理控制,实现烧结、高炉操作调整的联动性和及时性。通过延伸管理,各高炉焦炭结构实现了同期配吃品种不超两种,配比稳定周期实现15天以上;混喷烟煤的挥发份波动区间控制水平从目标值±1.5%精确到了±1%;混匀料配料稳定性大幅度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从96.2%提高到98.4%,综合合格率从94.2%提高到95.6%。

生产顺行要建立在设备顺行的基础上。该部将设备管理也纳入到系统化体系,各作业区负责各点的设备管理,分片包干负责本区域的设备点巡检及维护;科学制定铁、烧、球生产设备的检修计划及检修周期,建立各种备品备件寿命周期管理台账,杜绝"超前"更换或超期"服役",以减少浪费,降低设备事故率。今年以来,该部4座高炉定修周期从2-3个月延长到5个月以上,烧结机日历作业率同比提高3.26%,烧结设备故障停机率同比降低0.03%,为铁前降本增效奠定了坚实的设备基础。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