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献 » 炼铁文献 » 新工艺 » 正文

高比例含铁尘泥固废烧结矿的生产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21  作者:高培程 王长涛 刘晓 周建沣  浏览次数:391
 
核心提示:摘要:钢铁冶金含铁尘泥的低成本回收利用是一项降本增效的重大举措,对企业的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含铁尘泥固废进行烧结杯实验,固废混合料透气性较好,烧结速度快,但是烧结杯内壁附着碱金属,壁板存在糊堵。通过烧结杯实验的结果,按照不同的固废比例进行工业实验,生产的烧结矿碱度为3.70倍、TFe为49.54%、平均粒径为21.78mm,质量较好,满足要求,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有助于生产的稳定和高效生产。 关键字: 高比例;固废;超高碱度
 高比例含铁尘泥固废烧结矿的生产实践

高培程 王长涛 刘晓 周建沣

摘要:钢铁冶金含铁尘泥的低成本回收利用是一项降本增效的重大举措,对企业的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含铁尘泥固废进行烧结杯实验,固废混合料透气性较好,烧结速度快,但是烧结杯内壁附着碱金属,壁板存在糊堵。通过烧结杯实验的结果,按照不同的固废比例进行工业实验,生产的烧结矿碱度为3.70倍、TFe为49.54%、平均粒径为21.78mm,质量较好,满足要求,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有助于生产的稳定和高效生产。

关键字: 高比例;固废;超高碱度  

1 前言

钢铁冶金原料场、烧结、球团、焦化、高炉、炼钢、轧钢等工序会产生大量的含铁固体废物,其中含有铁、碳等有价元素,如果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化利用,不仅会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约资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1]。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和国内经济低迷态势的影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钢铁市场已进入“寒冬”,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活下去是钢铁企业考虑的头等大事。因此,钢铁冶金含铁尘泥的低成本回收利用是一项降本增效的重大举措,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根据相关研究[3 - 4],锌元素是固废中的主要有害元素,若高炉炉料含锌量过高,锌会在高炉内挥发,与高炉内衬和炉内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炉瘤,导致炉料空间变小,下降不畅,致使高炉发生崩料、滑料等事故,影响高炉正常运行。钠、钾等碱性金属含量过高,会影响烧结的透气性,降低烧结矿强度,降低高炉炉内料柱的透气。因此,碱金属含量高的含铁尘泥固废生产的烧结矿不能应用于高炉炼铁。

随着带式焙烧机的投入使用,球团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烧结矿的产量存在一定的富裕。因此,我们开辟一条新途径:用这些含铁尘泥固废生产超高碱度的烧结矿,作为炼钢的造渣剂使用。

2 烧结杯实验

2.1 固废混匀料化学成分

表1 固废主要成分表

TFe

SiO2(%)

CaO (%)

MgO (%)

Al2O3(%)

水份(%)

烧损(%)

K2O (%)

Na2O(%)

ZnO (%)

S(%)

53.50

1.96

7.94

3.86

0.64

14.50

1.63

0.43

0.22

8.73

0.065

从表1可以看出:固废混匀料的水份为14.5%左右,水份较高,影响混匀效果;碱金属含量高,如锌含量为8.73%等,极易造成篦条糊堵及电场板结等问题;硫含量平均0.065%,含量高,影响外排指标。

2.2烧结杯实验

表2 烧结杯实验料比

 

OG泥(%)

白灰(%)

高返(%)

焦粉(%)

加水(L)

负压(KPa)

料比

7

5

15

5

4

-12

2.2.1混合料粒级

从造球效果看,湿料-3mm粒级较少,烧结透气性较好;但烘干后球粒级较差,说明混合料强度较差,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混合料粒级

粒级

12.5mm(%)

10mm(%)

6.3mm(%)

3.15mm(%)

-3mm(%)

含量

19.6

8.6

9.3

18.3

44.2

图片1 图片2

混合料粒级        烘干后混合料情况

2.2.2烧结参数变化

烧结杯采用定负压操作,设定负压-12KPa,因造球效果好,烧结负压平均8KPa,烧结速度快。

2.2.3烧结杯分析

(1)从烧结杯上部看,存在较多、较大颗粒的固废混匀料,分析混合料没有与燃料结合,表层矿质量较差;同时中下部烧结矿孔洞较多,结矿质量较差,下部可见未点燃混合料,分析固废混匀料的水份大,不利于燃料的混匀。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2) 烧结杯试验后,烧结杯杯壁、篦板以及风箱都出现大量白色物质,白色物质为碱金属;壁板出现糊堵问题。从单杯试验结合分析,碱金属过高很容易造成篦条糊堵及影响电场运行。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通过烧结杯实验,可以看出含铁尘泥固废的混合料的制粒效果好,烧结透气性好,烧结的负压低、速度快,但是生产的烧结矿质量较差,且烧结杯杯壁、壁板等出现大量的碱金属,篦板出现糊堵问题。

3 烧结生产实践

3.1料比

参考烧结杯实验的结果,同时考虑对环保、篦条、电场等的影响,组织制定分阶段调整模式生产碱度为4倍的固废烧结矿,料比情况如表4。

表4 含铁尘泥固废烧结矿料比

 

大粉(%)

五矿(%)

SP10粉(%)

固废(%)

高返(%)

灰石粉(%)

白灰(%)

含碳(%)

基准

18

42

10

0

30

5

7

2.70

阶段一

0

35

10

25

30

20

7

3.00

阶段二

0

25

10

35

30

15

7

2.92

阶段三

0

10

10

50

30

9

7

2.77

阶段四

0

0

0

70

30

5

7

2.75

3.2实验结果

3.2.1混合参数

表5 混合参数

 

+5mm(%)

3-5mm(%)

-3mm(%)

平均

水分(%)

基准

36.5

25.4

37.95

4.2

7.62

阶段一

34.57

23.87

41.56

4.11

9.36

阶段二

33.78

24.88

41.34

4.09

9.02

阶段三

35.24

24.88

39.88

4.14

9.66

阶段四

34.51

23.19

42.29

4.09

10.08

固废混合料平均

34.5

24.2

41.3

4.11

9.56

差值

-2.00

-1.20

3.35

-0.09

1.94

通过表5可以产出,随固废配比增加,混合料-3mm粒级增加,最高增加4.34%,混合料的平均粒径变化不大;混合料水份呈上升趋势,最高上升2.46%。

3.2.2烧结参数

表6 烧结参数

 

料厚(mm)

负压(KPa)

风门(%)

机速(m/min)

总管温度(℃)

终点位置(m)

基准

845.92

9.16

69.79

1.51

219.28

73.97

阶段一

828.43

6.60

57.36

1.51

230.90

67.71

阶段二

840.19

5.95

51.86

1.59

232.46

66.27

阶段三

828.96

5.30

41.48

1.68

238.24

67.92

阶段四

808.48

5.52

38.27

1.41

238.90

66.21

固废混合料平均

824.72

5.83

46.66

1.53

235.46

67.03

差值

21.20

3.33

23.12

-0.02

-16.18

6.94

从表6可以看出,烧结机的平均料厚与正常混合料相比下降21.20mm,主要是受风门下调的影响。同时,为保证烧结机烧透冷好,减少糊篦条问题发生,烧结机终点位置按照不超70米控制,总管温度平均上涨16.18℃,导致主抽风机进口温度和脱硫脱销布袋除尘器温度过高甚至超标,通过下调烧结机风门使这两个温度达标,主抽风门最低下调至30%。

3.2.3烧结矿质量

表7 烧结矿成份

批次

碱度(倍)

TFe(%)

FeO(%)

SiO2(%)

CaO(%)

S(%)

基准

2.11

54.31

8.05

6.21

13.10

0.03

阶段一

3.43

49.84

6.90

5.42

18.57

0.06

阶段二

3.55

49.14

 

5.32

18.87

 

阶段三

3.80

49.77

7.33

4.70

17.84

 

阶段四

4.00

49.42

 

4.55

18.21

 

平均

3.70

49.54

7.12

5.00

18.37

0.06

从表7可以看出,烧结矿中S含量由0.03%上涨至0.06%,主要是随着烧结矿碱度的提高,烧结反应过程中CaO含量高,将部分硫固结在烧结矿中。

表8 烧结矿质量

批次

转鼓

-5mm(%)

5-10mm(%)

≥40.0mm(%)

平均粒级(%)

基准

84.44

2.97

18.91

7.33

20.05

阶段一

83.84

9.48

14.43

14.43

19.32

阶段二

88.13

6.11

9.08

9.08

22.33

阶段三

88.13

6.11

9.08

9.08

22.33

阶段四

89.00

6.82

10.56

10.56

23.15

平均

87.28

7.13

10.79

10.79

21.78

为减少对后续正常生产影响,烧结返矿全部进入成品系统,对烧结矿的粒度组成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表8可以看出,烧结矿中-5mm占比上升4.16%、5-10mm占比降低8.12%、≥40.0mm占比上涨3.46%,烧结矿平均完成22.06mm,且转鼓强度完成87.63%,烧结矿的质量较好,分析主要原因是烧结机终点靠前,有利于烧结矿质量提升。同时,烧结矿大块增多,需要加强对后续料库的检查,避免大块堵料库对生产造成影响。

3.2.4外排情况

图片9 图片10

入口二氧化硫曲线                  出口二氧化硫曲线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脱硫系统入口SO2 的浓度由557.3mg/m3逐步降至60.3mg/m3,出口SO2外排数据为2mg/m3左右,随着固废的配加增加入口SO2有小幅度波动,期间最高上升至305.2mg/m3。因出入口SO2较低,两个系列加水量由原来1.8m3/h降至0.6m3/h,两个系列间断停止加新灰,在生产含铁尘泥固废烧结矿过程中出口SO2外排平均值2.16mg/m3

4 生产中存在问题及控制措施

(1)固废上料过程中需要频繁攒料,影响上料效率,同时其他金属料仓仓位下降;料场存储空间少,存在和轧皮搭界混料问题,有可能影响高炉。

改进措施:在倒运前,做好场地清理,满足消耗量场地需求;固废进料前做好轧皮倒运工作,在固废进料过程中停止轧皮进料,减少交叉卸车造成混料问题发生;上料过程中现场配备一台钩机,随时做好备料工作,提高上料效率;生产固废烧结矿期间,制造部物流室提前协调火运计划,减少生产期间翻车数量,保证粗破上料效率。

(2)在生产过程中固废混匀料杂物、大块多,原料上料需专人看护;二混中间仓圆辊频繁堵篦子,需专人清理;缓冲矿槽闸门频繁卡块,影响烧结机布料,严重影响烧结机的稳定运行。

改进措施:组织固废混匀料筛分,避免大块进入流程,严格控制+8mm粒级;在篦子、圆辊等点位多安排人员组织处理,避免给生产带来影响。

(3)配料室仓出现蓬仓,频繁下料达不到,只能电震振打才能下料,影响下料波动;同时,由于电振的振打,固废混匀料喷出,可能导致电子称的零点漂移,也影响下料稳定。这些直接影响混合料含碳、水分,造成含碳过大,机尾出现生料。

改进措施:采用中间仓双仓生产方式,异常物料单独灌仓小比例配加,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波动;配料室出现蓬仓也可能是因为配料仓中间下料,造成下部边缘的物料长时间不流动造成的蓬仓,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根据计算生产时间和配比,使每一个仓的使用时间不一致,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仓都拉空一次,有助于降低蓬仓的频次;喷灰后及时对电子秤的零点进行检查,避免电子秤跑零点。

(4)固废配比上调至70%后,混合料水分升高以及固废混合料黏度大,造成二混中间仓下料不畅、频繁蓬仓,形成大量板结料,需大量人力处理,也影响正常生产。

改进措施:生产过程中采用逐步变料模式,减少大比例调整对烧结生产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固废的比例,降低中间仓蓬仓的几率;做好中间仓电震等检查,确保灵敏可靠,在发现蓬仓问题后,及时协调人员处理;建议含铁尘泥固废烧结矿固废混匀料配比不超50%。

(5)在开始生产和生产结束变料过程中,混合料含碳、水份波动,影响烧结机的稳定运行,甚至机尾出红块、生料,严重影响烧结矿的质量。

改进措施:生产固废烧结矿,混合料含碳采取分步调整模式,在开始生产变料时上调测算含碳的50%,减少与正常料混合后含碳过大问题发生;在正常物料拉空后,再次上调测算含碳的50%,避免混合料含碳过低,影响结矿质量;上调含碳物料机尾后,及时查烧结机机尾断面情况,根据实物质量做好含碳下一步调整。生产结束后,正常混合料上料,含碳较正常生产下调0.1%,10分钟后恢复正常含碳。

(6)生产固废烧结矿过程中,铺底料上料困难,为保证后续正常生产,铺底料厚度由80mm下调至50mm,但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生产固废烧结矿结束,铺底料仓下降至57吨,高温区接触篦条,篦条损耗增加,且容易造成篦条糊堵。

改进措施:控制固废烧结矿生产时间,按照每批次3000吨左右组织,减少铺底料降仓;根据铺底料仓位情况,及时调整铺底料料厚,避免造成铺底料厚度过低造成粘台车等现象对生产带来大的影响。

(7)烧结机终点位置控制在不超70米,篦条仍出现大量白色物质,篦条出现糊堵迹象;电场具体情况等需结合检修进入电场内部检查。

改进措施:烧结过程中做好烧结机篦条、电场参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控制烧结机终点位置,减少篦条糊堵问题发生;结合检修对电场参数进行检查;尽可能减少生产固废烧结矿的产量,轻微的篦条糊堵可通过后续的稳定生产得到缓解。

(8)生产固废烧结矿的混合料的透气行较好,为了控制终点位置、脱硫脱销入口温度等,主抽风门下调,影响生产的稳定和生产的效率。

改进措施:为稳定烧结机的控制,在固废混合料达到烧结机的台车时,布料厚度逐步上调,在生产完固废烧结矿时,正常混合料到达台车,布料厚度逐步下调至正常控制;由于混合料透气行好,烧结参数变化较快,调整烧结机机速的幅度要相对大点。

(9)生产固废时脱硫脱销系统入口二氧化硫浓度低,易于控制,当到生产正常料时,由于入口二氧化硫浓度的突然上涨,对脱硫的控制带来一定的压力,甚至出现压风门现象。

改进措施:通过计算来料到达烧结机的时间,提前上调加湿机的加水量和加新灰,低控本小时数据;正常上料时,由于自返的硫含量低于高返,可提前高控自返仓仓存,在此时大幅度上调自返配比和下调高返配比,来降低脱硫脱硝系统入口SO2浓度。

(10)此次生产之后,下一批次的烧结矿的碱度较高,为出格品,特别是氧化钙的含量上涨1.5%左右。原因为:铺底料的碱度较高,影响烧结矿的碱度;虽然不生产返矿,但由于成品筛密封不严仍有一定的高碱度的返矿。

改进措施:正常料比下料过程中,灰石配比下调2%配比,3个小时后恢复1%灰石配比,保证烧结矿碱度;生产之前,对成品筛进行检查处理,保证不产生返矿。

5 结论

(1)生产的高比例含铁尘泥烧结矿碱度为3.70倍、TFe为49.54%、平均粒径为21.78mm,结矿质量好,符合生产的要求。

(2)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来降低对生产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志荣,高泽宾. 酒钢选矿厂含铁除尘灰资源化利用研究[J]. 矿业工程,2024,22(3):65 - 68.

[2] 蒲继承等,钢铁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工艺优化。工业加热。2025-54-6

[3] 张建良,李 洋,袁 骧,等. 中国钢铁企业尘泥处理现状及展望[J]. 钢铁,2018,56(6):1 - 10.

[4] 郭秀键,罗 磊,罗宝龙,等. 冶金尘泥中锌铅及碱金属的危害及其脱除效果[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23,44(1):35 - 38.

 
 
[ 技术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