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献 » 烧结球团文献 » 烧结设备 » 正文

减少清理混合料滚筒粘料作业隐患的措施与效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13  作者:雷建梅 丁磊  浏览次数:377
 
核心提示:摘要:针对山西建龙混合料滚筒粘料严重,不仅影响生产正常运行,而且在清理滚筒时存在较大的作业隐患,为此,就减少清理混合料滚筒粘料作业隐患成立了活动小组,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作业隐患明显降低。 关键词:混合料;滚筒;粘料;清理;作业隐患
 减少清理混合料滚筒粘料作业隐患的措施与效果

雷建梅  丁磊

(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摘要:针对山西建龙混合料滚筒粘料严重,不仅影响生产正常运行,而且在清理滚筒时存在较大的作业隐患,为此,就减少清理混合料滚筒粘料作业隐患成立了活动小组,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作业隐患明显降低。

关键词:混合料;滚筒;粘料;清理;作业隐患

1  前言

山西建龙共有三台烧结机,有效烧结面积分别为198、265、360m2,具备年产1000万吨的产能。其中200m2烧结系统的一、二混料滚筒配置为¢3*12,¢3.5*16,265m2烧结系统的一、二混料滚筒配置为¢3.8*15,¢4.2*20,360m2烧结系统的一、二混料滚筒配置为¢3.8*15,¢4.0*18,自从投建以来,混料滚筒粘料严重,不仅影响了烧结生产运行,而且清理存在较大的作业隐患。故由厂部成立典型的问题解决型活动小组。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减少混料滚筒粘料的作业隐患。

2  活动小组概况

该活动小组成立于2024年2月,历时4个月,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混料滚筒粘料的问题,自2024年2月于2024年10月多次在小组中开展活动,已完成一个PDCA循环,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切实加强活动的计划性和实效性,制定了小组活动计划(表一)

课题循环时间

2024.2-2024.6

阶段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P

2024.2-2024.3

选题、现状调查、目标确定、要因分析、确定主因、制定对策

D

2024.3-2024.6

对策实施

C

2024.7-2024.9

效果确认

A

2024.9-2024.10

巩固措施、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3  现状分析

3.1本次活动的作业流程

图片1 

3.2鱼骨图分析

图片2 

3.3真因判定(使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图片3

图片4 

图片5 

3.4数据收集

通过对作业流程中分析隐患点。在清理制粒机作业的过程中,存在隐患点最多的是进入滚筒后作业,进入时和出入时为同一个隐患点,针对同一隐患点按照同一措施进行处理。将进入之前的隐患列为潜在隐患,主要以预防为主。但是与安全有关的因素都是重中之重,对所有的因素都作为重点考虑,以下通过隐患点的数量进行排序。

图片6 

3.5目标值的设定:

基准值:8个隐患点(两个为4级,两个3级,四个为2级);

目标值:0,即消除所有隐患点;

目标值设定理由:在企业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对于安全隐患要求零容忍。生命只有一次,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防护要做到面面俱全。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消除所有安全隐患。

4  对策研讨实施

4.1减少清理滚筒粘料作业隐患点对策拟定计划表 

图片7 

4.2改善措施:

4.2.1改善措施一

问题点:滚筒壁粘料厚 

改善前:由于长时间的生产作业,导致滚筒内粘料过多,直接进入清料造成顶部粘料掉落砸伤作业人员。

制作工具:通过利旧台车轮(约重250kg)制作摆锤,对已有的摆锤进行更加安全的优化,将摆锤的吊绳和摇绳两部分,摇绳通过十字钢架连接,吊绳连接部位双层U型圈、U型环、以及双股的钢丝绳组成。

图片8 

实施过程:用天车将挂钩放下将钢丝绳吊起,由专业指挥人员指挥,将摆锤吊起至与滚筒筒体平行停止,由两人在下方拉拽摇绳,拉伸的角度大约为45度,由另一人在滚筒门后观察并指挥移动位置,对不同的点位进行敲打,直到衬板的粘料掉落为止

图片9   图片10

4.2.2改善措施二

问题点:防护罩积料成块,容易掉落砸伤

改善前:由于长时间的生产作业,导致防护罩上方存在积料,长时间后易凝结为硬块,掉落时易砸伤人

制作工具:推铲

对策:推铲总长4米,黄色区域为手持工作区域,蓝色为安全隔离区域,人和门口距离不得小于0.5米,灰色区域为推铲进入滚筒的工作区域,原则上规定,人员手持推铲进入的长度不得超出2.5米。

使用推铲时,人站在门口0.5米外,双手持推铲的黄色区域对防护罩上的积料进行清理。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4.2.3改善措施三

问题点:防护罩积料成块,容易掉落砸伤

图片15             图片16 

用黄色画出一条安全线,距离门口有0.5米的安全距离

4.2.4改善措施四

问题点:电源线被物料和人踩磨损严重,物料掉落砸断

改善前:在人的脚底和物料中揉踩,导致部分电源线的发生磨损产生漏电。顶部的物料掉落时可能会砸断导致电线短路

制作工具:挂钩,在吊耳下方焊接九个挂钩,滚筒总长为16米,每个挂钩间距为1.4米,除去头尾两侧的间距,可以覆盖整个滚筒的深度。

在使用时,将所用到带电工具的电源线挂在挂钩上进行作业,有效的避免了电线的踩踏,同时利用防护罩的庇护,防止被掉落的物料砸中,提高电线的使用寿命,且不影响生产过程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4.2.5改善措施五

问题点:封闭环境产生的温度高。

改善前:长时间作业后,由蒸汽和高水温产生较高的温度,约80~93℃。

制作工具:考虑到有两台制粒机,需要来回移动设备,自制移动小车,(55*90cm)轴流风机为(45*75cm),使用时将轴流风机和移动折叠小车固定,在进入滚筒作业前通过轴流风机对一号滚筒内部进行强制降温。

改善后:通过进行降温后,温度恢复至常温,缩短了冷却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4.2.6改善措施六

问题点:炎热的夏季温度在封闭环境中产生较高温度

改善前:夏天炎热季节中,滚筒内部的环境温度会升高至35~40℃。

制作工具:制作医药箱,配备防暑降温的药品,作为应急措施,在收到停机通知的前两小时,将其中所需要的药品准备到位。

医药箱的尺寸:35*45cm

配备的药品:藿香正气水  10ml/支*10支/盒、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2.25g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3.2g

图片24   图片25

4.2.7改善措施七

问题点:滚筒入口处有高度落差,在进入滚筒时无辅助工具

改善前:滚筒底部与入口平台有一米高度落差,且平台入口处距离地面有三米高的高度,进入时无辅助工具存在坠落的风险。

制作工具:小型的人走爬梯,考虑到安全间距和重量的因素,爬梯共分为四小节,每节间距25cm,共13kg,适用于一人搬运,且爬梯与地面的角度为55°,爬梯角度较为平缓,爬梯的头部有宽为15cm的挡板,可以与平台相互卡在一起,防止了爬梯的滑动。

爬梯设计原理:通过钢板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平衡爬梯的滑动,人对钢板斜向下的力,通过力的分解为向右和向下的分力,向右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向下的力与支持力平衡,因此爬梯不滑动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28

4.2.8改善措施八

问题点:滚筒筒体深,进入较深的位置时,监护人的视线有一定阻碍

改善前:由于滚筒内部的较深,导致在清料或检修作业时外面的监护人看不清内部的情况,无法有效的执行监护作用,作业人员也会因看不清脚底发生碰撞滑倒。

将门口50瓦照明灯更换为100瓦照明灯,在防护罩下方焊接挂钩,增加一台充电式照明灯,可以挂在挂钩上,并且根据作业的地点距离进行调动。

改善后:照明灯可以根据作业人员的位置进行移动,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提供良好的视野环境。

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5  效果确认

5.1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效果确认

图片32 

从四月开始,到五月,将所有隐患点降至为一级

图片33 

5.2费用投入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材料

小计

1

摆锤

1

利旧

0元

2

推铲

1

利旧

0元

3

医药箱

1

利旧

0元

4

爬梯

1

利旧

0元

5

挂钩

1

利旧

0元

6

照明灯

1

12MW

120元

7

移动轴流风机

1

——

899元

合计

1019元

除去增添的设备外,其余的制作工具均以废旧设备和物资重新利用而成,响应了降本增效号召,将所需要的成本压缩到极致,同时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5.3无形效益

图片34 

5.4标准化制定

图片35 

 

 

 

 

 

5.4.1日常清理标准

清理项目

清理反馈方式

清理标准

允许值

方法

周期

敲打滚筒粘料

每个班在交接班前对滚筒进行敲打粘料作业,并拍照录视频进行反馈

敲打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敲打位置至少置换三次。

目视

1D

推铲防护罩清料

每个班在交接班前对防护罩进行清理粘料作业,并拍照录视频进行反馈

推铲进入滚筒内清料距离不得少于一米。

目视

1D

5.4.2 更新后作业流程

图片36 

6  结论

通过活动小组对混料滚筒粘料清理作业隐患的深掘挖潜,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将作业隐患降至一级、规定了日常清理标准,更新了作业流程。 

 
 
[ 技术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