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摘要: 本文介绍蒸汽喷射式制冷机和热泵,探讨其在钢铁行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关键词:蒸汽喷射,真空制冷,余热回收
概述
在基于空气吸热的前提下,余热回收的最终温度都高于环境空气温度,基于人工制冷则可以回收到15°C,甚至更低,实现极限回收。目前人工制冷常用电压缩式热泵,但耗电量大限制了其利用,低压蒸汽吸收式热泵,用电少,但制冷温度高、效率低、维修难,本文介绍一种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热泵,能达到电制冷的低温,同时解决了吸收式热泵的问题。
1、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热泵介绍
1.1、技术原理
蒸汽喷射式制冷的原理如图1所示,在一个密闭罐内,水的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一一对应,将罐内的饱和水蒸汽抽出降低罐内饱和蒸汽压力,假射罐体是绝热的,抽出蒸汽带走的热量就只能通过水的蒸发实现,等量水蒸发的吸热量是10°C温差水吸热量的超过50倍,比如100kg水理论上只需抽出1.66kg水蒸汽,就能从20°C冷却到10°C,罐内绝对压力需维持在1.23kPa,如果需要进一步冷却到5°C,需要维持罐内压力需要维持在0.89kPa,真空制冷出水温度不再受环境空气温度制约。
图1 蒸汽喷射式制冷原理
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参考图2,低压动力蒸汽进入蒸汽喷射器,出口达到1250-1500m/s的速度,利用柏努力效应产生负压真空,将闪蒸器内抽为真空状态,低压低温冷蒸汽被抽出,与动力蒸汽混合升压后,混合蒸汽冷凝为水,完成循环水的制冷过程,完成了循环水热量的转移。
图2 蒸汽喷射式制冷/热泵系统
1.2、技术特点
与电压缩式和吸收式制冷/热泵都需要制冷剂不同,蒸汽喷射真空制冷机/热泵,只采用水相变制冷制热,特别适合夏季余热、太阳能用途少的难题,具有显著的特点:
1.2.1与循环水冷却/空气冷却比较:循环水冷却、空气冷却的温差一般只有5-20°C,循环水泵、风机电耗高,余热难以利用,而蒸汽喷射制冷与热泵可以制最低至0°C冷水,放热侧可以升温到130°C,实现100°C以上大温差冷却,能大幅减少循环水泵、风机电耗,便于回收低温余热,冷热双用。
1.2.2 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比较: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也利用低压饱和蒸汽,能大量制冷制热,在低温余热回收供暖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不同的是,低压蒸汽喷射制冷/热泵只用水、不用溴化锂,系统大为简化,设备操作维护都简单,制冷、制热效果永不衰减。
1.2.3 与压缩制冷/热泵比较:蒸汽喷射式制冷/热泵用电量极少,能大量制冷制热,操作维护容易。
几种不同制冷/热泵技术特点的比较见表1。
表1 几种不同制冷与热泵技术的对比
项目 |
吸收式 |
压缩式 |
喷射式 |
|
1 |
驱动能源 |
低压蒸汽 |
电 |
低压蒸汽 |
2 |
代表性制冷剂 |
溴化锂 |
氟立昂 |
水 |
3 |
冷水最低温度 |
7°C |
0°C以下 |
0°C以上 |
4 |
制冷工艺 |
盐水蒸发 |
制冷剂蒸发 |
水蒸发 |
5 |
制冷传热 |
间接 |
间接 |
直接或间接 |
6 |
制冷设备 |
蒸发器 |
蒸发器 |
闪蒸器 |
7 |
蒸汽压缩 |
溶液吸收 |
压缩机压缩 |
蒸汽热压缩 |
8 |
制热方式 |
间接冷凝 |
间接冷凝 |
直接、间接、混合 |
9 |
设备维修 |
专业维修 |
专业维修 |
非常容易 |
10 |
设备耗电 |
小 |
大 |
小 |
1.3 技术回顾
1901年蒸汽喷射制冷技术研究成功,直到1920年才投入工业应用。我国于1958年引进了蒸汽喷射式制冷机,但一直不能用。在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攻关下,蒸汽喷射制冷技术研发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性能显著提高,与溴化锂制冷机/热泵比有显著优势。蒸汽喷射制冷机已经分别在鞍钢化工、凌钢焦化、江西萍钢焦化、天津化工等企业应用。利用蒸汽喷射器抽取真空,首先能制取0-16°C的工业生活用冷水,在低压蒸汽来源充足、价格低,特别是利用废热的条件下,比其它制冷方法更经济。此外,还可以替代机械真空泵,用于真空蒸馏、真空除臭、真空蒸发、真空结晶、真空干燥等,用于更多应用。
1980年代,我国引进了溴化锂制冷技术,对蒸汽制冷技术应用产生了一定冲击。如今随着热水制蒸汽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在夏季余热和太阳能热用途少的形势下,蒸汽喷射式制冷/热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4 主要应用场景
蒸喷射制冷机已经实现国产化,在焦化、化工、工厂操作室空调降温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特别适合夏季热多、大量需冷的各种应用。在蒸汽喷射制冷基础上,研制蒸汽喷射式热泵,实现冷热双供,可重点关注开发以下应用场景。
1.4.1 替代循环水和空气冷却
替代循环水、环境空气冷却是最大的潜在应用,各种循环水、环境空气冷却、直冷都是把余热排入大气或河海,特别是开式循环水冷却,不仅浪费余热,还把一定量循环水变为水蒸汽排入大气,造成余热和水资源的双重浪费,不仅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下,还产生大气雾霾。采用蒸汽喷射制冷机/热泵,实现大温差循环,不仅节水、节电,利于余热回收,冬季供热、夏季供冷、四季生活热水、工业冷却和原料烘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1.4.2烟气、废蒸汽冷凝收水和余热回收
烟气湿法脱硫等许多低温工业烟尾气都含有水蒸汽和低温潜热,都在合法排放,低温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主要难以实现经济性。近年来,我国通过直接喷淋冷凝将低温烟气余热洗涤进入循环水,再在循环水系统通过溴化锂热泵回收余热,已经在北方供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大温差蒸汽喷射式热泵可以减少设备和工程造价,极限回收利用余热,降低回收成本。
1.4.3 南方供暖空调
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南方需要供暖;南方空调目前能源主要都是用电,成本高。采用大温差蒸汽喷射式热泵供热供冷,并与余热回收、中高温太阳能、生物质耦合应用,实现一个小区、一栋楼、甚至一处独立的民居,分散式供暖,改造量少、投资省、容易实施,夏天倒过来供冷,四季提供生活热水,并协同开发温泉、游泳、蓄冷蓄冰,原有供暖空调设备保留备用,这有助于降低南方夏季用电高峰电力供应不足难题。
2、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热泵在钢铁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2.1、钢铁余热资源状况
2024年我国长流程钢铁生产吨钢综合能耗550kgce/t,能源利用率不到40%,浪费的能源主要是通过余热排放的,包括间隙性余热和低温余热,按此估算,煤年余热资源量3.3亿吨标准煤,折合碳排放近9亿吨,接近行业碳排放总量的一半。钢铁余热回收状况是,废气采用干法排气温度~130°C、湿法处理排气温度~50°C,循环水和固体余热回收率很低。
2.2、钢铁余热回收技术的研发方向
最新的案例证明,气体的余热已经回收到15°C,在北方还应回收到更低温度,因为跟冬季寒冷期的空气能相比,15°C烟气是优质热源。
钢铁余热回收技术开发的总体思路如下:
1) 高温熔渣、钢坯、钢材等固体余热,宜采用气体或喷水冷却,再通过高温气体、或循环水回收余热
2) 由于换热器防腐蚀技术的进步,采用间壁式换热器气体余热可以回收到饱和温度,以提高回收余热的品位,便于直接利用,减少热泵的负荷和能耗
3) 饱和后气体优选直接喷淋换热,或选择混合式换热,因为气体系统增加间壁式换热器增加阻损导致风机电耗增加,会部分、甚至全部抵消余热回收的效果
4) 余热回收到15°C须有更低温度的吸热冷源,因此制冷制冰是必须有的
5) 为解决间隙性余热回收,也为解决余热产生和利用之间的不均衡,必须建设大容量长时储能
以燃煤烟气为例,气体余热回收技术的现状和开发方向参考图3所示。
图3 气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开发方向
2.3、钢铁余热的再利用用途研发
开发余热再利用用途、提高利用效益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家法改、住建等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的持续研究和相关企业多年的努力,余热用于锅炉暖风、原水/回水预热、余热供暖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进一步开发新用途可以关注开发以下用途。
(1)原料预热、防冻、解冻和脱水:北方企业原料、煤炭入场时会冻结,温度也低,南方企业原料、煤炭入场则容易带水,借鉴商场、机场等大空间成熟的技术如地面辐射、屋顶辐射、暖风盘等,使封闭原料场、煤场环境温度维持在20°C以上,预热、解冻、防冻、除水,有效益,也容易实施。
(2)温泉、游泳池、水景观:在企业院内或附近地面、地下、高空,建设40°C温泉、28°C游泳池、15°C以下冷水鱼池等大容量人工河湖水景观,与跨季储能相结合,淘汰循环水冷却塔、空冷岛、直流冷却,改变余热散热方向,禁止向大气排放,隔断烟气余热、水份、残余污染物排入大气层。
(3)用于农林牧渔业:一方面要摆脱传统农业的低效和对转基因种子、农药、化肥的依赖,发展温室、多层设施农业,降低种植养殖供暖空调费,特别是北方,另一方面我国钢铁等传统行业低温余热资源量巨大,企业自用、供暖都用不了或没效益,可与农林牧渔业供暖的需求对接应用,实现低成本回收和高附加值利用。
(4)冷热联用:组合采用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热泵/MVR增压,同步实现低温余热制冷制冰、高温热水或蒸汽,开发滑雪滑冰,配合建设大容量蓄水储能,实现冷热联用,解决采暖季余热利用需求不足和非采暖季余热用途少等问题。
(5)余热发电:余热回收与ORC发电、液氮/液体CO2/干冰、压缩空气储能、膨胀制冷等利用组合,实现低温余热发电和制冷、制冰、蓄冷,低成本解决余热源和用户之间的长输和不平衡问题。
3、主要工序的余热回收改造方案
本着先易后难的思路,本文顺序推介以下几个工序的余热回收改造,供用户选择改造项目时参考。
3.1、转炉煤气余热回收改造方案
转炉煤气汽化烟道出口1000°C以下的余热,包钢、西钢120吨转炉均已在回收,设备正常运行,应借鉴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加速推广。
做为过渡方案,可选图4所示方案回收热水,热水闪蒸制蒸汽,转炉工序能达到标杆能耗,并且除尘超低、排烟四季无白、节电、节水、煤气脱水热值提高、煤气管道再无腐蚀……。另外,煤气冷凝脱水彻底阻断了污染物转移排放,蒸发冷却可以处理焦化废水、浓盐水等难处理废水,效益显著。本方案也是余热回收的兜底方案,还具备替代电除尘器、文氏管湿法除尘节能的条件。
河北唐山迁安、宁波等转炉用户已经有可供参考的业绩。
图4 转炉煤气低温余热回收改造方案
3.2 高炉渣余热回收改造方案
国内外大量采用的高炉水冲渣系统,生产线长、分散,蒸汽回收难,选择图5所示全密闭干法粒化方案改造,底部出干渣,或回水渣池,高温蒸汽余热回收,余热回收节水的同时实现清洁生产,同步处理焦化废水、浓盐水等难处理废水。转炉渣、电炉渣等其它高温熔渣都可以参照改造。
图5 高温熔渣干法粒化余热回收方案
3.3 烧结烟气脱硫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改造方案
烧结大烟道烟气采用如图6所示的脱硫余热回收一体化改造,不再产生脱硫废水、脱硫石膏,脱硫节电80%、风机节电~30%,效益显著,改造量少风险小。
图6 烧结大烟道烟气脱硫余热回收一体化改造方案
竖炉/回转窑烟气、焦化烟道气、煤气发电、热风炉烟气等脱硫都可以参考采用,余热回收、超低排放,同步降低脱硫成本。
4、问题探讨
后超低排放需要特别关注总量减排、水蒸汽回收和低成本碳中和,分别探讨如下。
4.1 总量减排:根据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的研究,我国钢铁吨钢排废气43.5t/t,减排50%年减排总量就超过200亿吨,钢铁企业不再需要因环境容量停限搬淘汰,超低排放、创A、新污染物控制成本降低,甚至有效益,表1是适合进行循环利用总量减排的工序。
表1 钢铁企业废气减排总量的部分工序
4.2 水蒸汽回收:我国钢铁年排水蒸汽总量~20亿吨,80%是循环水冷却塔排放的。通过余热极限回收,同步回收水蒸汽,不仅节能、节水,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水蒸汽排放也一定会对减少雾霾起到积极作用。
4.3 跨季长时大容量储能:我国余热回收利用一直主要关注热利用,对于冷能源关注不够,比如空气能热泵,到零下二三十度的冷空气中取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空气换热侧除霜。通过建设跨季长时大容量储能设施,首先解决巨量余热非采暖季的利用,优先选择自然冷热源的利用,冬季利用大自然的冷能主动制冷制冰、夏季回收余热和太阳能的热能源,通过跨季储能,力争实现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四季生活热水减量、甚至不用化石能源,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抽水储能设施还可以消纳利用钢渣等固废。
结论与建议
1) 钢企节能改造,预计可以减少碳排放9亿吨,必须充分重视
2) 余热极限回收需要突破技术,比如直接喷淋换热、余热制冷制冰/制蒸汽、跨季长时储能
3) 通过余热回收再利用改造,预计吨钢成本可降低100元以上,改造有效益为采用节能服务租赁创造了条件,可以缓解企业改造资金紧张
主要参考资料
[1] 蔡九菊,节约空气资料,减少废气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培训班演讲,2024年7月3日
[2] 王新东 干勇 苍大强,钢铁工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技术进展,冶金工业出版社,2020年
[3] 张建良,焦克新,王振阳,炼铁过程节能减排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20年
[4] 黄生等,要低碳先低氮,火电厂纯氧燃烧是节能减排的关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
[5] 张永杰等,钢铁低碳高能效共性难题技术研发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年
[6] 郦秀萍等,钢铁制造过程中碳素流运行与碳减排途径,冶金工业出版社,2020
[7] 宝钢环保技术,冶金部宝钢环保技术编委会,1989年
[8] 宝钢环保技术(续篇),冶金部宝钢环保技术(续篇)编委会,2000年
[9] 付东,王乐萌,齐立强,李旭,张盼,李晶欣,碳循环与碳减排,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2年
[10] 张凡,钢铁行业污染源与碳减排示范工程,会议演讲,2022年
[11]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资料,辽宁光远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