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北价差:区域分化加剧
当前南北价差呈现“南弱北稳”特征。7-8月:南方需求阶段性回暖,而北方供应因检修、限产短期收缩,叠加南方物流、仓储成本高于北方,推动广州价格大幅高于唐山,价差快速拉大;9-10月:南方需求进入淡季,库存累积压力凸显;北方产能恢复、资源南下,导致南方价格快速下跌,而北方价格相对抗跌,价差出现大幅收窄,甚至阶段性出现南北“倒挂”可能;若后续南方有政策刺激需求或北方环保限产升级,价差可能再度扩大。
二、冷热价差:维持正向但略有收窄
截至发稿,冷轧市场价格3730元/吨,基料与冷轧价差540元/吨,虽保持正向结构,但较前期略有收窄。一方面冷轧库存攀升至近四年高位,需求、价格同步下行;另一方面冷轧基料价格跌幅更大,导致价差空间收窄。
三、供需格局:供应高位与需求疲软的错配
(一)供应端:高基数下小幅收缩
当前供应仍处于历史高位,10月上旬热轧板卷周产量321.84万吨,虽环比减少1.45万吨,但较去年同期增加15.1万吨,同比增幅4.9%。供应收缩主要源于部分钢厂检修,新增产能释放部分抵消了检修减量。预计短期产量或小幅波动,但全年累库节奏前移的趋势未改。
(二)需求端:旺季效应落空
内需方面,下游复工与消费均不及预期,下游加工企业陷入困境,冷轧、涂镀、镀锌企业开工率下滑,加工费出现亏损。房地产低迷压制建筑相关需求,制造业需求增长有限,形成“需求塌方”格局。外需同样承压,威胁加征关税,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出口订单持续萎缩,进一步削弱需求支撑。
四、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上游原料:分化明显
原料端呈现“煤强矿弱”特征。铁矿受西芒杜矿11月投产预期影响,供应宽松预期拉低价格;焦煤则因四季度需求增加及安全核查限产,价格保持坚挺。原料成本分化使得钢厂利润呈现结构性差异,普材企业逼近盈亏线,品种钢企业仍有盈利空间,导致钢厂排产倾向于品种钢,普材供应调节灵活性受限。
(二)下游加工:传导受阻
下游产业链传导机制失效,冷轧基料价格下跌未能刺激需求回升,反而因市场看空预期强化,下游采取“随用随采”策略,进一步削弱采购弹性。冷轧、镀锌等下游品种均面临库存高企与订单不足的双重压力,对热卷的采购需求持续收缩,形成“需求负反馈”。
五、后市预判
短期来看,市场仍处于“弱现实”主导的下行通道,供需错配与库存压力将持续压制价格,预计10月下旬冷轧基料价格震荡偏弱运行。中期需关注两大变量:一是钢厂减产力度,当前高产能、低利润格局下,若减产范围扩大,或缓解库存压力;二是政策预期,四季度会议潜在的利好政策可能提振市场信心,形成阶段性反弹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