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润差异促使铁水转移
据对全国91家高炉钢厂的调查显示,9月底螺纹钢与热卷的成本及盈利呈现显著分化。其中螺纹钢平均含税成本为3106元/吨,环比上涨37元/吨;吨钢亏损60元/吨,亏损额较上月收窄78元/吨;热卷平均含税成本为3283元/吨,环比上涨32元/吨;吨钢盈利69元/吨,盈利较上月减少59元/吨。尽管两类产品成本均环比上升,但热卷仍保持盈利,而螺纹钢则陷入亏损,两者利润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此情况下,钢厂为维持整体效益,更倾向于将有限的铁水资源向热卷倾斜。
二、钢厂生产策略调整
当前国内铁水日产始终稳定在240万吨以上的高位区间,总量供给基础稳固,但下游各钢材品种的产量趋势分化明显。据调研显示,截至10月17日,螺纹钢与热卷的周度产量变化形成对比:螺纹钢实际产量为201.16万吨,较上周减少2.24万吨,这一降幅直观体现出其产量收缩的力度;而热卷实际产量达321.84万吨,虽较上周微降1.45万吨,但降幅小于螺纹钢,产量规模仍稳稳保持在相对高位。这种品种间的产量调整差异,本质上是钢厂基于市场盈利状况,主动优化资源配置与生产结构的策略体现。
三、热卷社库持续累积
据我网对55个主要城市的库存监测,截至10月17日,热轧板卷社会库存达 459.97万吨,呈现“周、月、年”三维度同步上升态势:周环比增加15.66万吨,月环比增加 51.52 万吨,年同比(公历)增加18.2万吨。这组数据清晰表明,当前热卷市场正处于供给持续大于需求的库存累积周期,且压力较去年同期更为突出。库存攀升的核心原因,是供需两端的阶段性错配。
供给端,前期钢厂受利润差异驱动,将铁水资源向热卷倾斜,即便近期热卷产量略有调整,其整体供给规模仍维持在高位水平,为库存增长提供了直接的资源基础;需求端,热卷的主要下游领域如汽车、家电行业,虽显现出一定的季节性修复迹象,但需求释放强度并未达到市场预期;再叠加贸易商对后市信心偏谨慎、备货意愿不强,导致市场整体消化能力难以承接供给端释放的增量,最终使得多余资源不断转化为社会库存。
四、卷螺价差由扩转缩
从价差走势来看,前期受利润驱动,两者价差一度处于高位,成为钢厂倾斜铁水资源的核心依据。但近期随着市场供需结构调整,这一差距正逐步收窄。一方面,热卷端受前期供给放量影响,社会库存持续累积,供需压力下价格上行乏力,盈利空间有所压缩;另一方面,螺纹钢端虽仍处亏损区间,但部分区域因产量收缩,叠加基建需求边际改善,价格逐步企稳,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一扩一缩间推动卷螺价差收缩。价差收缩背后,是钢铁市场供需的再平衡过程。
五、总结
短期来看,热卷市场面临双重关键变量影响,既受库存高企压制价格,又需关注卷螺价差收缩对行业供需格局的重塑,两者共同决定市场短期走向。持续的库存累积将对热卷价格形成压制。若需求端迟迟无超预期改善,高库存可能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贸易商或面临去库抛售压力,进而限制价格上行空间;只有当下游制造业需求加速复苏,或政策出台刺激消费措施,推动库存消化速度加快,市场供需关系才有望向均衡修复,缓解价格端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