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两个50%”铺就永钢转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5  浏览次数:244
 
核心提示:2013年7月份,在永钢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动员大会上,总经理吴耀芳提出:到十二五末,企业全面强身健体,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精品钢
 2013年7月份,在永钢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动员大会上,总经理吴耀芳提出:“到‘十二五’末,企业全面强身健体,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精品钢材占产品总量的50%、非钢板块利润占总利润的50%的目标。”如今,刚过去半年多,“两个50%”给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变化已初见端倪。今年第一季度,在钢铁行业亏损的大环境下,永钢千方百计地节支降本、挖潜增效,实现了扭亏为盈。3月份,在职工工资没有降低、折旧提取费用增加的前提下,永钢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利税4665万元、净利润近3000万元。4月18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永钢,探访其多元发展、绿色环保、管理创新的转型升级新路。

多元发展“组合拳”显功力

2013年9月份,永钢集团旗下的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整合组建完成,全年完成施工产值超过19亿元,净利润为1.01亿元,上缴国家各类税费1.02亿元。而在2008年被永钢收购以前,它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通过积极探索经营模式创新、深化体制改革、规范内部管理,永联精筑逐渐发展成为永钢最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从濒临倒闭到涅槃重生,永联精筑的成长正是永钢近年来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永钢以建筑钢材为重点产品,曾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建筑钢材生产基地。随着建筑钢材市场行情的下滑,如何求新求变成为永钢转型升级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对此,该公司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在产业升级方面,永钢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先后上马了3座1080立方米高炉、2座120吨转炉、1条100万吨螺纹钢生产线、1条14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并建设了200万吨精品棒材生产线,为工业用材新品的开发打下基础。现在,该公司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的生产比例稳步提高。日前,吴耀芳表示:“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在3个月内将工业材、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提升至40%,以释放更大的盈利空间。”

在产业延伸方面,永钢围绕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办了金属制品厂,产品远销印度、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2013年实现产值2.1亿元。同时,永钢看准建筑模式由工地化、工棚化转向工厂化、企业化的机遇,建设了钢筋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加工能力超过3万吨。

在多元化方面,永钢按照“普转优、优转特”的思路,成立了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收购了昆仑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实现了模锻与自由锻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依托3座长江自备码头成立了物流公司,2013年完成货物装卸总量1976万吨;将市政、房建、装潢、水电安装、混凝土、园林等产业从钢铁主业中剥离,组建永联精筑建设集团,发挥其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餐饮业,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近8000万元。另外,他们还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依托海外公司平台拓展第三方贸易,去年累计实现效益逾1亿元。

“多元化不是‘去钢铁化’,相反,是要进一步优化并利用好钢铁产业的资源和平台,延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实现钢铁产业与其他产业互为支撑、共同发展。”永钢的决策层对多元化发展见解独到。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永钢一方面确保钢铁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变,另一方面积极搭建重工、建筑、物流、金融投资和旅游餐饮等板块,基本形成了“1+5”产业发展格局,在强调集团效应的同时,凸显出各板块市场化、专业化的特点。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永钢各板块的营业总额将达到600亿元。

致力环保建设花园工厂

春天绿草萋萋,夏日木槿芬芳,秋天菊香满地,冬日腊梅绽放。4月份的永钢,仿佛一个鲜花盛放的公园,处处景色宜人。

“今后钢厂能不能生存,首先看环保,其次看安全,再其次才是能否赚钱。”在吴耀芳看来,环保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先决条件,必须“动真格”。

2011年以来,永钢先后完成了钢渣处理、烧结脱硫灰、高炉灰收锌等资源化处理项目。其中,烧结脱硫灰项目通过采用旋转喷雾脱硫工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500吨;高炉灰收锌项目将锌含量较高的高炉布袋灰配入少量无烟煤后,经回转窑的高温处理,每天能提取10吨锌,提锌后的高炉灰还可送往烧结厂作为原料。

在水处理方面,永钢建设了50多套水处理系统,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制氧等工序产生的废水全部回收处理,生成净循环水、浊循环水等不同水种,供各生产工序使用;扩建污水处理厂,采用超滤和反渗透系统等先进工艺和设备,对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剩下的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彻底处理,努力实现污水“零排放”。据统计,目前,永钢的吨钢耗新水量约为2.37立方米/吨,水重复利用率接近99%,外排废水达标排放率为100%。

永钢还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全面规划、设计、改造厂区环境,实现了“绿化区域无空白、绿化管理无缺位”。

“环保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将力争用2年~3年的时间,把永钢打造成花园工厂。”吴耀芳说。

创新管理靠机制激发活力

在永钢原料场办公室的电脑里,上料车间、新混匀车间和老混匀车间的3个班组当天的成本是多少、费用是多少、产量是多少一目了然,这是永钢推行三级核算运行机制后的一个新变化。在此机制下,分厂以二级核算为基础,以车间、炉座、机座、班组为单元进行内部成本核算,从而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

为了促进内部挖潜,永钢先后对旗下的20家单位实行了转制承包,推动各单位在减员增效、稳产高产、降低成本、提高员工收入上下功夫。例如,耐火材料厂原来是三班制运行,有270多名职工。过去,每班都有部分压砖机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造成部分职工的工作量不饱和。从2012年8月份起,永钢对耐火材料厂实行了承包经营。在满足炼钢耐材需求的前提下,该厂原来的三班制改为一班制夜间生产,通过充分利用“谷价电”的优势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将职工精简到40多人。与承包前相比,该厂每月增效近25万元。

转制承包将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并转化为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动力。“承包后,我们的生产成本下降了200元/吨,工资收入增加了200元/月~300元/月。”永钢金属制品厂的一名员工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

在对内挖潜的同时,永钢先后到江苏沙钢、山东石横特钢、山西中阳钢铁等兄弟企业交流取经,通过对标发现差距,以项目攻关为抓手促生产经营指标提升。今年初以来,他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降本增效竞赛活动,成立降本攻关小组。截至4月初,各单位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科学调配、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累计实现降本增效1000多万元。

永钢还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去年,该公司建立了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500兆帕级抗震钢筋产品开发”“帘线钢产品研发”等项目,极大地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2013年,他们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5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

“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人才是关键。”吴耀芳说,“今年是永钢建厂30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凝聚力建设,让企业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