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铸就实力,以服务赢得市场。在钢铁市场严峻的形势下,面对保安全、降成本、提效益的多重压力,宣钢检修公司为全面提升设备健康运行水平,以降低设备缺陷发生率为重要突破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抓手,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实现了与企业的互联互通和精准对接,为宣钢“普转优”模式全面落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设备保障。
计划性检修,科学化管理。该公司将设备检修的重点工作放在“突出预防,重在保养,主动维护,以保代修”上,并通过加强作业区功能建设及提升,使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基层管理模式有效适应“零故障”管理工作的需要。围绕作业区“管理高效率、维检高质量、经营高效益”的三高目标,以自我了断、横向协作为重点,强化作业区功能。维检人员围绕“零故障”管理目标,贴近作业区、贴近生产线、贴近生产波动较大或故障频发的区域,零距离地组织与协调,提高关键环节、关键过程的保障能力,变被动保产为主动保障。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故障的发生,该公司分区域对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隐患排查治理,根据每台设备的运行周期、寿命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整改计划,通过对设备的运行周期和状态的监测,制定相应的周计划检修和月度计划检修。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检修任务管理、合理安排,临修、抢修、加班加点现象大幅减少,检修人员疲于应付的现象基本杜绝。
加强制度规范,夯实维检工作基础。该公司下大力气在设备管理上做文章,着眼于稳定顺行、保障有力,制定完善的巡检和抢修制度和用户回访制度,不断优化保产运行模式,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努力降低各生产线(区)事故故障停机率,组织开展检修作业流程梳理,建立科学、合理、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落实关键环节预控措施。在模拟市场化运行中,该公司把“优质服务”体现在设备检修的进度、质量和检修现场管理上,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与客户之间的零距离,营造良好服务环境。积极盘查设备缺陷,根据现场实际,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处理措施,指明隐患和缺陷集中整治工作目标。使大量待处理缺陷及长期重复出现的缺陷得到高度重视。该公司注重消缺的及时率以及因检修质量发生的重复缺陷率,要求设备检修后1个月内不发生重复缺陷;对于临时缺陷,确保设备“小缺陷不过班, 大缺陷不过天”,促进了设备维护工作的有序推进。
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维检工作功效。该公司改变了“以修为主”的传统思想。他们按照高炉生产的设备分配情况,对设备进行跟踪管理,依据设备状态来确定检修时间和内容,预测零部件寿命周期,确定检修项目。开展全员设备管理,建立点检预知、维修预防的管理体系。在公司推行全员设备管理,建立点检预知、维修预防管理体系。将设备“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加强动态点检,并利用各种停机机会加强设备维护,对关键部位、部件进行解体、检查、紧固;利用各种仪器仪表,加强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对关键设备、部位实施诊断,形成量化评价标准,建立设备诊断工作体系,以电气自动化试验室为平台,建立设备诊断、监测网络,切实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并建立设备整治消缺工作长效机制,以彻底消除设备隐患为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规定设备所属单位即为设备缺陷的责任单位,以《生产设备设施划分制度》为原则划分点检、运行、检修按各自所负责设备管理责任,共同对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负责。此外,该公司在设备维护中,强化主线设备包机制,强力推行“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满意服务”的质量理念,很抓“点检、维护、抢修、跟踪服务、操作”五个环节的控制,将设备非计划检修转变为预知维修,要求全体维检人员从点检、巡检直到故障处理完毕进行全程式服务,有效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将零距离服务主体厂的举措落实到实处。
据悉,在下一步工作中,该公司将继续以分级分类、量化考核,统一规范、科学评价,以人为本、强化激励的原则,根据各车间、班组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检修作业现场风险管控工作,加快构建制度健全、流程规范、考核科学的检修安全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