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钢铁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8  浏览次数:365
 
核心提示:对钢铁行业的国有企业而言,改革这件事情是躲不过去的。我们只有向民营企业学习,把僵化的三项制度改革到位。如果改革不到位,说

“对钢铁行业的国有企业而言,改革这件事情是躲不过去的。我们只有向民营企业学习,把僵化的三项制度改革到位。如果改革不到位,说国有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就是瞎掰!”9月13日,在2014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对国有钢铁企业的改革做出了深刻的诠释。

  国企体制机制必须转变

  “最近两年,宝钢去民营企业学习的次数比较多,主要学的就是他们的体制机制。”徐乐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个人非常地清楚,在充分竞争的钢铁行业,包括宝钢在内的国有企业,如果不改革、不转变体制机制的话,都打不过民营企业。”徐乐江所说的转变体制机制,主要是指包括“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员工能进能出”在内的三项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36年了,国有企业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所谓的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员工能进能出,在执行中,每句话的前一半都不成问题,但后一半‘干部能下’‘收入能降’‘员工能出’都是问题。”徐乐江说,“国有企业不改肯定不行。在市场环境下,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决定了市场竞争的态势。如果国有企业的员工收入只能刚性地往上涨,不能往下降,国有企业还能往前走多久?”

  据徐乐江介绍,宝钢从去年开始,在干部“能下”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今年正在策划在收入“能降”上做文章,但还没有启动员工“能出”的尝试,主要是因为当前大环境、大气候还不成熟。

  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宏观经济与战略研究所所长蒋为清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方案还没有出台,所以目前的国有企业很难定出改革的时间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宝钢内部对于国企改革讨论得很激烈,想法也很多,但是还处于讨论阶段,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方案。

  “转变集团管控模式关键在于放活经营”

  对国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能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思改革”,而要“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

  有专家总结,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具有的一些明显的特点,是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产量基本平分秋色,国有钢铁企业在市场中缺乏主导权;二是行业内国有企业数量众多,相对于中国钢铁市场的庞大规模,单个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仍然过小,不足以形成对市场的影响力;三是国有钢铁企业聚集着巨额的固定资产,对于这类重资产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考虑资产的效率和资产的流失问题;四是国有钢铁企业多为老企业,社会负担沉重并且都是所在地区的支柱企业,改革可能会引发较大的社会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国有钢铁企业的改革目标应该是:改善治理水平,提高资产效率。在这方面,以钢铁行业央企为首的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积极尝试,改革集团的管控模式。

  据鞍钢股份总经理王义栋介绍,鞍钢在2013年改变了自身的治理结构,将原来集团管控型的治理结构转变为“适度集权、合理分权、系统监控”的战略管控模式,按“两个基地”加“六大板块”的模式去经营。“我们的想法是要做大做活,集团管控模式关键在于放活经营,一定要让公司的运转活起来。”王义栋说。

  武钢也在进行集团管控模式的改革。武钢经济管理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邓果宇对记者表示,武钢现在正朝着“小核心、大集团”的方向转变,最终的目标是总部只剩下3个部门负责决策和规划,实际的执行由下属企业来负责落实。

  “混合所有制的重点在‘合’不在‘混’”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混合所有制经济定位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特征是资本化,其核心是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资本化来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解决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问题。

  实际上,钢铁企业的混合所有制一直都在进行中。宝钢股份下属的二级、三级子公司已经引入了一些民间资本或海外资本,包括与新日铁、蒂森克虏伯等设立合资企业;武钢下属的公司中也有很多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新兴际华集团所属的二、三级企业已经有很大比例是事实上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了,在三级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数量达到37家,占到总数的近30%。

  那么,不同所有制成分的优势是如何激发企业活力的?新兴际华旗下新兴金特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新兴金特公司的第一次重组是在2003年。当时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安置下岗职工,引进民营企业“广东南海金特建材集团”进行收购重组,成立了新疆金特和钢钢铁有限公司。2007年4月份,新兴际华集团与新疆金特和钢钢铁公司积极沟通,对其进行了第二次重组,创造了央企控股重组经营发展的新模式。国资、民资双方通过合作,克服了原来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情况,实现了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之间的优势互补。国有企业的战略优势、资本优势、管理优势,与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优势、专业化优势结合起来后,活力、效率大大提高。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点在‘合’不在‘混’。”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刘明忠说,“一个企业要又好又快地发展,通过‘混’这一形式获得优质资源还不够,关键还要看其内部有没有好的体制、机制让各种优势‘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要将科学的法人治理和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嫁接其中,探索出企业体制、战略控制、运营机制、人文规制“四制一体”的全面协同体系,从而以“混”求“合”,实现企业的创新、创效。

  刘明忠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在于加快市场化的进程。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体制的市场化,也就是法人治理的市场化,要真正按照公司法运行,使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利分散化。

  二是机制的市场化,也就是人的市场化,要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今年上半年,新兴际华集团服装板块实现利润7亿多元,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结果。

  三是资源的市场化,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创新资源一定要实现市场化配置。去年,新兴际华集团引进了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对柴油重卡车全部进行改造,加装天然气代替柴油。改造的效果非常明显,一辆40吨的卡车每年可以节省12万元,并且解决了环保问题,排放的颗粒物降低了73%,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降低了20%多。“在科技创新上,我们要考虑怎么吸取民营企业、合营企业、院校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刘明忠说。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