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钢铁股票价格明显被低估,市净率、市销率偏低,此时是机构投资者投资钢铁股票的适宜期;鉴于部分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也是金融机构、优势企业注资这些钢铁上市公司的适宜期。
事件
去年底股票收盘价普遍低于首发价
如钢铁上市公司首发价格与收盘价格对比表(见表1)所示,28家钢铁上市公司中最早上市的是马钢股份,上市时间为1994年1月份;最晚上市的是柳钢股份、重庆钢铁,上市时间均为2007年2月份。28家钢铁上市公司中,仅有柳钢股份的股票首发价格超过了10元/股,其他27家上市公司股票首发价格多在5元/股~6元/股之间。但截至2013年12月30日,有27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当日收盘价低于其首发价格,仅有抚顺特钢当日收盘价(5.81元/股)较其首发价格(5.50元/吨)增长了5.64%。
2013年12月30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宝钢股份的收盘价比其首发价下降了2.87%。虽然是当天收盘价较首发价下降幅度最小的钢铁上市公司,但依然与宝钢股份良好的盈利状况无法相匹配。马钢股份等11家钢铁上市公司2013年12月30日的收盘价比其首发价下降了50%以上,其中南钢股份、山东钢铁、安阳钢铁、韶钢松山、河北钢铁、柳钢股份6家上市公司的下降幅度超过了70%;柳钢股份从10.06元/股的首发价下降至2.06元/股,下降幅度接近80%。马钢股份、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山东钢铁、安阳钢铁、韶钢松山、河北钢铁7家钢铁上市公司2013年12月30日的收盘价已跌破2元/股,在整个A股市场亦属于低价股票。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必然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值,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影响钢铁股票大幅度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钢铁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明显被低估。
表1 钢铁上市公司首发价格与收盘价格对比表
观察
市净率下降源于股票价格下跌
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一般认为,市价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资产的质量较好,有发展潜力;反之则质量较差,没有发展前景。优质股票的市价都超出每股净资产许多,通常当市净率达到3时,可以树立较好的公司形象。
从2010年~2013年28家钢铁上市公司市净率情况表(见表2)中可以看出,多数钢铁上市公司市净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有23家钢铁上市公司2010年市净率是这4年中的最高值,有22家钢铁上市公司2013年市净率是这4年中的最低值。
具体来看,28家钢铁上市公司在这4年的市净率变化情况是:2010年,有21家钢铁上市公司市净率超过了1,其中方大特钢的市净率达到4.32,位居榜首;大冶特钢、西宁特钢、八一钢铁、柳钢股份、抚顺特钢、三钢闽光6家上市公司的市净率超过了2。
2011年,有15家钢铁上市公司市净率超过了1,其中沙钢股份以2.87的市净率位居榜首,但仅有包钢股份、方大特钢2家上市公司市净率超过了2,河北钢铁、鞍钢股份、华菱钢铁、安阳钢铁4家上市公司市净率均低于0.7;而2010年钢铁上市公司中市净率最低的华菱钢铁,依然达到了0.74。
2012年,有包钢股份、沙钢股份、重庆钢铁3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市净率超过了2,其中包钢股份以2.71位居榜首;2012年依然有15家钢铁上市公司市净率超过了1,但有19家上市公司市净率较2011年出现了下降,鞍钢股份市净率则是下跌到了0.59。
2013年,仅有8家钢铁上市公司市净率超过了1,其中只有沙钢股份1家超过了2;新钢股份、马钢股份、河北钢铁、鞍钢股份4家上市公司市净率已低于0.6,鞍钢股份甚至低于0.5,是这4年中钢铁上市公司里的最低市净率;有25家钢铁上市公司2013年市净率较2012年出现了下降,只有抚顺特钢、方大特钢、杭钢股份3家2013市净率高于2012年。
从2010年~2013年28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情况表(见表3)可知:2013年有20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不低于2012年,其中新兴铸管、重庆钢铁每股净资产分别增长了1.61元、1.29元,三钢闽光、柳钢股份等14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增量不高于0.1元;每股净资产较2012年增长幅度超过10%的分别是重庆钢铁(增长137.6%)、韶钢松山(增长59.2%)、新兴铸管(增长32.63%)、包钢股份(增长11.69%),武钢股份、抚顺特钢、杭钢股份、凌钢股份、河北钢铁、马钢股份6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增长幅度于1%。
总体看,仅有重庆钢铁、韶钢松山、酒钢宏兴、鞍钢股份、华菱钢铁、武钢股份、首钢股份、南钢股份、河北钢铁9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最高值出现于2010年,表明这9家上市公司在2011年~2013出现了每股净资产的下降;有5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最高值出现于2011年,有5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最高值出现于2012年,有7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最高值出现于2013年,表明有12家钢铁上市公司在2012年、2013年做到了净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2013年,宝钢股份、鞍钢股份、西宁特钢、首钢股份、本钢板材、南钢股份、八一钢铁、方大特钢8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低于2012年,除方大特钢下降幅度达到22.9%,其他7家的下降幅度均在10%以内,宝钢股份、鞍钢股份的下降幅度不足1%。有12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最低值出现于2010年,有10家钢铁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最低值出现于2012年。这表明,在2010年、2012年,近半数的钢铁上市公司出现了效益下滑,从而导致其每股净资产的下降。
综上分析,多数钢铁上市公司在2010年~2013年的市净率出现下滑。但这并非由于每股净资产的下降,而主要源于股票价格的持续下跌。这说明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对钢铁上市公司的认识尚不全面,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
过度解读经营风险致市销率偏低
市销率又称收入乘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销售收入的比率。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股票目前的投资价值越大。但如果某一上市公司市销率长期偏低,则表明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从2010年~2013年28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情况表(见表4)可以看出,多数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有25家钢铁上市公司2010年市销率是这4年中的最高值,有17家钢铁上市公司2013年市销率是这4年中的最低值。
具体来看,28家钢铁上市公司在这4年的市销率变化情况是:2010年,西宁特钢、大冶特钢2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超过了1,其中西宁特钢市销率达到1.26,大冶特钢市销率达到1.24,这也是这4年中仅有的两家上市公司市销率超过了1;柳钢股份、韶钢松山、山东钢铁、三钢闽光、太钢不锈、新钢股份、安阳钢铁、河北钢铁、杭钢股份、华菱钢铁10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低于0.5,其中华菱钢铁市销率为0.24,排名垫底。
2011年,27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较2010年出现了下降,其中大冶特钢、抚顺特钢、鞍钢股份、新兴铸管、首钢股份、凌钢股份、重庆钢铁、柳钢股份、八一钢铁9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50%;仅有西宁特钢、包钢股份、大冶特钢、沙钢股份4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超过了0.5,其中西宁特钢以0.68的市销率位居榜首,但这一水平在2010年只能居第9位;新钢股份、杭钢股份、华菱钢铁3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下降至0.2以下。
2012年,24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低于2011年水平,其中西宁特钢等9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30%,三钢闽光下降了42%,下降幅度最大;仅有包钢股份、首钢股份、抚顺特钢、山东钢铁4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市销率较2011年有所提高;市销率超过0.5的钢铁上市公司为包钢股份、首钢股份,其中包钢股份以0.81的市销率居首位;有9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下降至0.2以下,其中华菱钢铁下降至0.1以下,达到0.09,这也钢铁上市公司在这4年中所出现的最低市销率。
2013年,17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市销率低于2012年水平,但下降幅度较2012年有所回落;市销率超过0.5的钢铁上市公司增加至4家,分别是包钢股份、抚顺特钢、首钢股份、重庆钢铁,其中包钢股份以0.93的市销率位居榜首;有10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下降至0.2以下。
2011年~2013年,28家钢铁上市公司市销率均低于1,一方面表明多数钢铁上市公司的股票具有一定的可投资性,另一方面表明自2010年以来,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铁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降的影响,社会媒体和部分证券研究机构对钢铁板块和钢铁上市公司所存在的经营性风险进行了过度解读,甚至是偏见性解读,导致证券投资者对钢铁板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极大地抑制了证券投资者对钢铁板块的投资意愿。钢铁板块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数钢铁上市公司股价处于长期低迷状态,这对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从2012年~2013年28家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情况表(见表5)可以看出,2010年仅有10家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了70%的风险临界值,2011年有11家,2012年有15家,2013年有16家,而华菱钢铁、八一钢铁、抚顺特钢3家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80%。
2010年~2013年,在28家钢铁上市公司中有14家的资产负债率在2013年达到最高水平,有8家在2012年达到最高水平,有16家在2010年达到最低水平,这说明多数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这4年中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仅有大冶特钢、宝钢股份、鞍钢股份、首钢股份、杭钢股份5家钢铁上市公司这4年的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60%以下,山东钢铁、柳钢股份、南钢股份、重庆钢铁、西宁特钢、韶钢松山、华菱钢铁、八一钢铁、抚顺特钢9家钢铁上市公司这4年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风险临界值以上,其中华菱钢铁这4年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80%以上。
据2013年年报,钢铁板块(申银万国)资产负债率为65.94%,与其他板块相比明显偏高。造成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而大多数钢铁企业都是通过负债融资来筹集资金,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过高的负债水平会导致破产风险的增加和资本成本的上升,也会降低公司的业绩。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破产、清算机制,缺乏系统完善的机制引导作用,使得风险意识较弱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容易导致负债水平长期偏高,造成过度投资,从而影响企业业绩,这一问题在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银行借款是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主要途径,这种融资方式较单一,而且依赖性较强。2000年~2013年,钢铁上市公司负债总额中的长期负债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前面所研究的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结合起来看,在逐渐增加的负债资本中,短期负债越来越多,而短期负债往往是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协议融资等。
短期负债的增加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而且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例如集中还款压力、利息支出压力等,也是不容忽视的。优化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改变单纯依靠银行借款的融资方式,就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实现债券融资途径的多样化,并适当提高非银行借款债券融资的比例,规范其融资行为。同时完善上市公司破产、清算制度,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优化钢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同样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