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钢铁行业:抑制盲目扩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6  浏览次数:195
 
核心提示:进入2014年,钢铁业粗钢产量屡创新高:6月份达到230.98万吨,相当于年产8.43亿吨的水平,远高于7.5亿吨的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同
 

进入2014年,钢铁业粗钢产量屡创新高:6月份达到230.98万吨,相当于年产8.43亿吨的水平,远高于7.5亿吨的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同时,价格却屡创新低:7月第二周,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仅为92.32点,创出历史新低。

虽然钢铁业未能摆脱产能过剩、产量过高、价格低、效益差的整体困境,但上半年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08%,成为上半年全国完成投资降幅最大的行业,也是钢铁业落实产能化解的一大亮点。专家表示,这说明长期以来盲目投资、扩张产能的局面终于得到抑制。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业之所以在去产能、调结构方面取得进展,主要有赖于政策的明确导向、企业的主动调整以及市场自发的倒逼机制。

政策形成合力。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整合分散钢铁产能,并要求重点城市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工信部《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要求,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提高质量。

市场持续疲软。由于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用钢行业需求疲软、房地产项目新开工面积不足,需求上的不振使得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更为凸显,钢材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客观上抑制了扩张产能的意愿。

此外,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主动调整。投资结构上,钢铁企业把更多的经费投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矿山开发方面;产品结构上,全面推广应用400兆帕及以上强度高强钢筋、替代335兆帕热轧带肋钢筋等低品质钢材已成为发展趋势;经营结构上,钢铁企业也在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解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非一日之功。但钢铁业一定要主动作为,忍受阵痛。只有在调整结构中,才能求得新路,迎来新生。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