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献 » 炼铁文献 » 设备 » 正文

柳钢1500m3高炉恶性悬料后炉况恢复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4  作者:黄泽文,朱家兵,韦正强,李南保  浏览次数:384
 
核心提示:摘 要: 总结了柳钢 1 500 m3 高炉在 2023 年 10 月 9 日对高炉强化冶炼的过程中炉况发生恶性悬料事故,10 日炉况出现了 1 次管道和 5 次悬料,悬料坐料料线最深达 12.3 m,高炉不接受风量,气流不通透气,炉况恢复困难。通过采用集中加焦 ,缩小矿焦装料制度的角度及扩大矿焦角度负差值,以发展边缘气流为主,疏通高炉气流等措施顺利恢复炉况,在恢复炉况过程中保持充足的炉温,缩短了高炉的恢复时间,将损失降低到了最低水平。 关键词: 高炉; 恶性悬料; 集中加焦; 边缘气流; 炉况恢复
 柳钢1500m3高炉恶性悬料后炉况恢复实践

黄泽文,朱家兵,韦正强,李南保

(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炼铁总厂,广西 柳州 545004)

摘 要: 总结了柳钢 1 500 m3 高炉在 2023 年 10 月 9 日对高炉强化冶炼的过程中炉况发生恶性悬料事故,10 日炉况出现了 1 次管道和 5 次悬料,悬料坐料料线最深达 12.3 m,高炉不接受风量,气流不通透气,炉况恢复困难。通过采用集中加焦 ,缩小矿焦装料制度的角度及扩大矿焦角度负差值,以发展边缘气流为主,疏通高炉气流等措施顺利恢复炉况,在恢复炉况过程中保持充足的炉温,缩短了高炉的恢复时间,将损失降低到了最低水平。

关键词: 高炉; 恶性悬料; 集中加焦; 边缘气流; 炉况恢复

0 引言

柳钢 1 500 m3 高炉设有 2 个铁口,高炉本体采用三段铜冷却壁和炉身铸铁冷却壁结合的薄壁炉衬技术,冷却系统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风口中、小套采用开路净环水系统[1]。柳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钢铁工业低碳发展,在 2021 年 8 月安排炉役后期且设备落后的 1 500 m3 高炉进行节能降碳环保技术升级改造,更换冷却壁和炉缸炭砖,2022 年 3 月开炉投产。高炉投产后由于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大宗原料成本压力大,柳钢经营效益被压缩,采购原燃料质量不稳定,造成高炉操作炉型变化大,炉墙易粘结,经过若干次调整操作制度,高炉炉况逐步稳定顺行,高炉消耗下降。2023 年 9 月焦化干熄焦系统检修 60 d,大量配用水焦,最高时配用比例达55%,水焦强度低且质量不稳定,燃料消耗大幅升高,高炉气流每况愈下不稳定,边缘局部气流旺盛,炉墙粘结现象多,操作炉型大变化,风压偏高,炉况顺行指数下降。10 月 9 日白班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优化,10 日出现了 1 次管道和 5 次悬料,坐料料线最深达12.3 m。对此次典型的恶性悬料异常炉况处理进行研究,阐述高炉处理的过程,并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

1 炉况失常过程

2023 年 9 月焦化干熄焦系统检修,大量配用水焦且时间长,影响风压偏高且不稳定,下料偏尺大。对上部装料制度进行调整优化,缩小布料角度适当放开边缘气流,但随着时间延长,边缘气流不均匀,局部气流过盛,造成东面边缘炉墙上存在有粘结物,中心气流偏弱,9 月 30 日调整料线由 1 600 mm 下降 2 000 mm,高炉炉况只能维持基本顺行,经济指标差,吨铁成本高。于是在 10 月 9 日白班对装料制度进行优化,逐步增大矿、焦角度( 见表 1) ,增大角度后中心气流有增强,风压下降,风量增大,炉况稳定,中班中期风压上行( 见表 2) 。

图片1 

10 日 2: 00 时夜班风压上升多,连续出现管道, 大幅度减风,东面炉墙粘结物掉下,炉温下行多,焦炭负荷下调至 3.8 t /t,矿批退至 30 t,集中附加 2 批净焦。炉况恢复过程顺利,随着炉温逐步上升,风量同步分段恢复到正常水平,4: 40 时矿批加至 35 t,焦炭负荷加至 4.05 t /t。4: 50 时风压升高,5: 10 时出现悬料,减风塌料,料线深 5. 1 m,焦炭负荷退至3.8 t /t,矿批退至 30,附加 1 批净焦,后续每隔 10 批正常料附加 1 批净焦,一直循环加净焦,维持风量2 300 m3 /min,7: 30 时料线恢复到深度 2.0 m,7: 45时净焦反应、乱料到炉身下部及 使用高风温( 1 200 ℃ ) ,高炉再次悬料,放风坐料,料线 深度5.4 m,坐料后高炉不透气,风压异常偏高,恢复困难,恶性悬料异常炉况事故就此形成。

2 恶性悬料异常炉况恢复处理过程

2023 年 10 月 10 日 5: 10 时出现第一次悬料,减风塌料,高炉恢复顺利,到 7: 50 时再次悬料,放风坐料,坐完料后高炉不透气,压差异常偏高,强行加大风量吹透气,取得效果不理想,在恢复过程中再次出现 3 次悬料,料线最深达 12.3 m。10 日管出现道 1 次和 5 次悬料,炉况处理及恢复耗时 24 h,共加净焦543 t。在处理异常悬料炉况时,集中加净焦充足,炉缸热量足,物理热好,铁流动性得到改善渣( 如图1 和图 2 所示) ,并缩小矿批和小角度恢复,炉况恢复比较顺利。

图片2 

2.1 恢复过程压量关系控制与处理

2023 年 10 月 10 日 05: 10 时出现悬料,减风塌料,料线深 4. 5 m,高炉恢复顺利。07: 30 时风量2 680 m3 /min、风压 293 kPa、压差 142 kPa、料线深2 m。7: 50 时风压突然升高,料线不动,形成第 2 次悬料,8: 08 时放风坐料,料线深 5.4 m,坐完料后回风量至2 600 m3 /min,风压 366 kPa,压差 206 kPa,高炉不透气,风压、压差异常高,炉内料线不动,采用退顶压方法把顶压退至 130 kPa,炉内塌料,风压下降至 301 kPa,压差144 kPa,但依然高炉不透气,压差高,9: 37 时料线深4 m,风压继续升高,料线无走动,再次退顶压至30 kPa,炉内未塌料,加回风量,强行把 风 量 加 至2 960 m3 /min,风 压 338 kPa,压 差306 kPa,压差过高,炉内炉料不动,为再次坐料准备,继续上料至料线 3 m。

10: 30 时第 3 次放风坐料,料线深 8.3 m,坐完料后透气性差,风量恢复至 2 660 m3 /min,风压326 kPa,压差 176 kPa,炉内料线不动。11: 22 时风量减至 2 250 m3 /min、风压 301 kPa、压差 205 kPa。

12: 00 时再次尝试强行加风,风量加至2 660 m3 /min,风压 353 kPa、压差 255 kPa,高炉不透气,料线一直不动,继续上料至料线 3 m 再次坐料。

13: 40 时第 4 次放风坐料,料线深达 12.3 m,逐步回风量至 1 200 m3 /min、风压 150 kPa、压差 74 kPa。

14: 40 时风量加至 1 560 m3 /min、风压 157 kPa、压差81 kPa,料线深10 m。15: 20 时风量加至1 850 m3 /min、风压 202 kPa、压差 111 kPa,料线深 8.1 m。16: 10 时风量加至 2 710 m3 /min、风压 298 kPa、压差 216 kPa,

料线深 6.6 m,高炉透气变差,16: 48 时风压上升至398 kPa、压差 318 kPa,立即减风至 670 m3 /min,风压 356 kPa,压差 327 kPa,高炉憋风。

17: 10 时第 5 次放风坐料,料线深 9.6 m,坐完料后缓慢回风,风量控制在 1 700 m3 /min,风压194 kPa,压差 144 kPa,手动控制下料,当顶温>400 ℃时放料,控制好风量和压差关系下料,19: 00 时高炉透气,风压下降 140 kPa,压差 91 kPa。21: 50 时开始加风到1 930 m3 /min,风压 157 kPa,压差 95 kPa,料线4.3 m。

23: 30 时线料深 2.6 m,风量加至 2 000 m3 /min,风压 180 kPa,压差 102 kPa。

11 日 00: 00 时风量加至 2 040 m3 /min,风压196 kPa、压差 113 kPa、料线深 2.0 m。后续加风量根据压量关系加风量,4: 00 时风量加至 2 350 m3 /min,风压 228 kPa,压差118 kPa,6: 30 时加至2 730 m3 /min,风压 251 kPa,压差128 kPa,8: 00 时加至3 260 m3 /min, 风压 293 kPa,压差 141 kPa,风量逐步恢复正常,如图 3 所示。

图片3 

2.2 恢复过程装料制度调整及加焦炭方式

此次恶性悬料异常炉况处理的中心思路是以疏松发展边缘气流为主[2],保证有一道气流打开,使高炉透气,并缩小矿批和退足够的负荷[3,4],利于高炉恢复( 见表 3) 。集中加净焦和循环焦,目的在于保证足够的焦量来改善高炉的透气性,又能确保了有足够的炉温改善渣铁流动性,为恢复高炉创造了有力的保障,此次恶性悬料异常炉况处理共加净焦543.7 t,加净焦模式如下:

10 日管道炉温偏低,5: 00 时悬料坐料,集中附加 4 批净焦,并循环加焦每隔 10 批料加 1 批净焦。

08: 08 时第 2 次悬料坐料,料线深 5.4 m,集中附加 2 批净焦,并循环加焦每隔 5 批料加 1 批净焦。

10: 33 时第 3 次悬料坐料,料线深 8.3 m,集中附加 4 批净焦,并循环加焦每隔 5 批料加 2 批净焦。

12: 00 时风压偏高,料线偏深,集中附加 4 批净焦改善透气性,并循环加焦每隔 5 批料加 2 批净焦,下降烧结比 2%,调节降低炉渣碱度,改善渣铁流动性。

13: 40 时第 4 次悬料坐料,料线深 12.3 m,集中附加 8 批净焦,下降烧结比 2%,调节炉渣碱度。上5 批正常料后视高炉不透气,料线深再次集中附加 6批净焦,并循环加焦每隔 5 批料加 2 批净焦。

17: 10 时第 5 次悬料坐料,料线深 9.6 m,集中附加 6 批净焦,并循环加焦每隔 5 批料加 2 批净焦,19: 00 时高炉透气,炉况逐步恢复。22: 00 时循环加焦改成每隔 5 批料加 1 批净焦,下降 2%的烧结比调节炉渣碱度。11 日 4: 00 时夜班循环加焦改每隔 7批料加 1 批净焦。12 日 00: 00 时加锰矿 500 批/kg 洗炉,12: 00 取消循环加焦,高炉恢复正常。

图片5 

3 炉况恢复的教训

高炉在一天内共有 5 次悬料属于恶性悬料事故,炉况处理及恢复耗时 24 h。坐料后高炉不透气,压差异常高,恢复困难,料线最深达 12.3 m。在前期悬料处理过程中处理不得当,后期处理恢复时严格控制好压差和顶温操作,逐步恢复炉况,同时装料制度和矿批调整合理、及时,集中加焦增热量足,给后期炉况恢复缩短时间,风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耗时10 h,对本次事故进行总结如下:

⑴10 月 9 日在边缘气流局部过盛时,对装料制度压边优化调整过快,制度优化压边后料线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夜班操作上未控制好压量关系导致连续出现管道,是此次异常炉况事故的诱因。

⑵第 2 次悬料恢复过程中,在高炉透气性差和压差偏高时强行快速加回风量,造成第 3 次悬料的形成,加剧炉况恶化。

⑶本次恶性悬料异常炉况恢复时,不管料线有多深,高炉总不透气,风压异常偏高,但未按控风压和压差操作,强行加大风量来达到吹透高炉,可效果不佳,造成了第 4、5 次悬料的形成,炉况继续恶化,增加后续炉况恢复的困难。

4 结语

⑴每次悬料坐料后首先要看风压、压差及料柱透气性情况,在控制以较低的风压和合理的压差平稳回风,切记勿急躁回风快,同时避免尝试强行加大风量的操作思路[5]。此次事故已证明高炉不受风时强行加风操作只会继续恶化高炉炉况。

⑵此次事故因长时间的慢风和小角度放料,造成中心死料柱透气性大幅度降低。强制开中心、加风量,导致中心气流不通,边缘气流被压制,煤气通路受阻,只会再次加剧高炉的恶化。只有先打开边缘,保持足够的边缘气流通道,才能为恢复炉况创造条件[6,7]。当风量加大,动能和风速提高后才能逐步引导中心气流。实践证明在炉况恢复期,发展中心气流不可取。

⑶在此次恶性悬料异常恢复过程中,用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和快速退有足够的负荷,集中加净焦4~6 批,并附加循环焦,既能改善高炉透气性又能确保有足够的炉温是可取[8]。本次处理炉况过程一直未出现炉温偏低的情况,炉前铁口工作正常,能及时排净渣铁,为高炉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⑷在恢复炉况中,当矿焦、角度还未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时,两个料尺又存在偏析,可适当附加焦炭往边缘布料,有利于消除偏尺问题又能改善边缘气流,为高炉快速恢复炉况提供有力的保障。

⑸在本次炉况恢复过程中,及时炉料结构,烧结矿比下调 6%,炉渣碱度由 1.19 倍下调 1.13 倍,改善渣铁流动性,为炉况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因慢风时间长,配用锰矿 500 kg /批,改善炉缸活跃性。

参考文献:

[1] 黄泽文,黄树生,许勇新,等.柳钢 6 号高炉炉役后期冷却壁漏水处理技术[J].甘肃冶金,2022( 04) : 32-35.

[2] 张 旭.宣钢 2 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J].四川冶金,2018,40( 04) : 42-44.

[3] 杨智兆.贵钢 1 080 m3 高炉顽固性悬料处理[C]/ / 2014 年全国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4] 李卫星.新钢 6 号高炉顽固悬料的处理[J].山西冶金,2014,37( 04) : 82-83.

[5] 姜 涛.榆钢 2 号高炉顽固性悬料的分析和处理[J].甘肃冶金,2012( 04) : 16-18.

[6] 齐英凤,谷 松,郭 利.邢钢 6#高炉异常炉况恢复[C]/ /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2017.

[7] 张丰红.酒钢 5 号高炉悬料的处理与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 12) : 67-68.

[8] 徐振庭,郭 超,杨和琪,等.兴澄 3200 m3 高炉炉况连续失常分析[C]/ /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2017. 

 
 
[ 技术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