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献 » 炼铁文献 » 新工艺 » 正文

迁钢 2# 高炉长期休风快速恢复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03  作者:贾国利 王 凤  浏览次数:1761
 
核心提示:摘 要: 迁钢2 号高炉2013 年5 月13 日长期休风检修,停炉后发现溜槽损坏严重,料面形状严重不规则。通过对操作制度的科学调整,复风过程中严格控制顶压、压差,控制好加风节奏和风口面积、做到上下部操作制度合理匹配; 同时用好风温,调节好炉温,加强炉外出铁管理,在复风后 24 h 恢复全风状态。 关键词: 高炉操作;溜槽磨损;快速恢复
 迁钢 2# 高炉长期休风快速恢复实践

贾国利 王 凤

( 首钢迁钢公司炼铁作业部,河北 唐山 064400)

摘 要: 迁钢2 号高炉2013 年5 月13 日长期休风检修,停炉后发现溜槽损坏严重,料面形状严重不规则。通过对操作制度的科学调整,复风过程中严格控制顶压、压差,控制好加风节奏和风口面积、做到上下部操作制度合理匹配; 同时用好风温,调节好炉温,加强炉外出铁管理,在复风后 24 h 恢复全风状态。

关键词: 高炉操作;溜槽磨损;快速恢复

迁钢 2#高炉计划于 2013 年 5 月 13 日进行 48 h检修,停风前一周炉况顺行状态一般,高炉虽然对操作制度和负荷进行调整,但仍达不到理想状态。依据炉况实际表现,初步判定为布料溜槽发生了磨损,休风后发现布料溜槽磨漏严重,高炉料面很不规则。

综合考虑停风前高炉生产状况,本次炉况恢复难度较大。送风恢复过程中通过对开风口的时机、加风节奏控制进行统筹控制,并对装料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上下部操作制度的合理匹配。同时依据热量平衡合理掌握热风的使用量、适时调节炉温,同时抓好炉前出铁管理,确保炉内稳定操作,在复风后24 h 内高炉实现全风作业,炉况达到正常状态。

1 停风前准备

休风前炉况顺行状态直接影响高炉送风后炉况恢复的进度与顺利,有利于送风后合理煤气分布,利于软熔带的合理形成,减少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滑尺,悬料和塌料的发生。本次检修前 2#高炉炉况稳定性已有明显下滑,高炉风量萎缩,炉温波动大,通过对十字测温及煤气利用、综负等参数的认真分析,初步断定为溜槽磨损致使炉内煤气分布失常,积极调整适应,确保停风前炉况稳定,损失最小化。

1. 1 调整操作制度 确保停风前炉况稳定

5 月 8 日,炉顶十字测温中心温度由正常的 600 ℃以上逐步下降,最低 200 ℃ 左右。9 日开始,对装料制度进行逐步调整,疏导中心,兼顾边缘,以期提高煤气中心温度。调整后中心温度仍不高,具体如表 1 所示。装料符号为专业术语: O 代表矿石,C 代表焦炭,上标代表布料档位,下标代表该档位下的布料环数。

图片1 

另一方面,依据炉况表现,逐步退负荷适应。5 月 10 日炉内压量关系进一步趋紧,煤气中心温度进一步下降,炉温不足,依据攻守退措施,积极退负荷适应。11 日和 12 日炉况仍不好,连续退负荷至41。13 日 0: 30 按检修计划,负荷退到 3. 8。

图片2 

1. 2 确保炉缸活跃 热量充足

为确保检修期间炉缸热量充足、炉缸活跃,12 日 19∶ 30 取消钛矿,13 日 0∶ 30 为按计划退负荷,碱度校核1. 15,硅含量按0. 50% 校核,并附加焦炭5. 5 批。停风前确保炉温上限,检修前炉温掌握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片3 

2 停风操作

12 日炉况仍欠佳,炉温不足,为保证停风前炉况稳定顺行,14∶ 40 负荷由 4. 62 退至 4. 41,减矿率4% 控制,取消钛矿,降低碱度,炉内压量关系紧,炉温不足。13 日夜班为确保停风前炉缸热度,操作上“以氧换风”,炉内 0∶ 20 提前停氧,0∶ 30 按计划负荷退到 3. 8,减矿率 13% 控制,碱度 1. 15,炉温 0. 50%校核。最后一次铁炉温水平 0. 45% ,物理热 1511 ℃,渣铁排放干净,为复风后的快速恢复创造很好的条件。8∶ 05 停风,停风料线 2. 8 m。停风操作画面如图 2 所示。

图片4 

3 依据停风状态进行送风计划的修订

停风后,实际炉顶布料溜槽发生严重磨损,损坏面积较大,严重制约了装料制度的有效性,实际料面形状很不规则,中心料堆偏南且面积较小,无明显的中心凹点,南侧堆尖到炉墙的距离为 2. 01 m,北侧为 2. 63 m,堆尖比边缘处的料高 1. 0 m 左右。具体如图 3 所示。

图片5 

因布料溜槽磨漏比较严重,导致布料制度严重失效,炉身上部乱料较多,考虑到此因素的不利影响,对原送风恢复计划进行了再次修定〔1-5〕,在原计划基础上按减矿率 11% 控制,考虑到送风恢复进度,具体计划如表 3 所示。

图片6 

4 稳步恢复实践

考虑到炉况恢复的实际难度较大,本次恢复本着积极稳妥的思路稳步恢复炉况。整个恢复期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5 日恢复,15 日高炉7∶ 48按修订后的送风方案恢复送风,减矿率 19% ,负荷降低 13% 控制,并调整装料制度,疏导边缘煤气,此阶段主要消化炉内乱料; 第二阶段为 16 日的恢复,基本思路为待乱料周期度过后,逐步扩矿批加负荷,稳步恢复至全风水平; 第三阶段为强化阶段, 自 17 日后恢复炉况至检修前水平。整个恢复较为稳定,送风恢复前期仅发生几次小的塌料情况,平稳的恢复进度防止因气流不稳导致的恶性炉况事故发生。

4. 1 控制压差 尽快出铁

5 月 15 日高炉 7∶ 48 送风,送风面积按 73% 控 制,第一料负荷按 76% 控制,减矿率按照 19% 控制,负荷降低 21% ,并调整装料,O108765 22322 改为 O9765 2442,同时C1098753 532222 改为 C1098753 531213 ,保持中心及边缘两条煤气通路,稳定煤气初始分布。8∶ 00 送气,送气后风压按检修前正常值的 18% 控制,风量按照全风的 34% 控制,压差按≯1. 0 控制。此后依据压量关系及料尺工作状态,小幅提高压差,压差基本控制在≯1. 1。

随着炉内加风,操作上尝试尽早给煤,但由于炉温较足,高炉吃热能力差,给煤后炉内不接受,期间出现小塌料,料线最深 2. 25 m,停煤后压量关系略有波动,炉内适应为主。至 15 日晚 23∶ 00 负荷回至检修前 84% ,矿批回至 73% ,顺利地渡过了因溜槽损坏导致乱料行程。

恢复过程中,应依据炉况尽早提高风温,并进行煤粉喷吹,确保炉缸热制度。因恢复前期料速慢,风量水平低,出铁间隔时间过短会带来出铁时间短,不利于炉前出铁,间隔时间过长会造成憋渣铁,不利于高炉恢复。通过周密计算,确定好出第一次铁时间,对于炉内恢复有较为积极的作用,此次恢复过程中第一次出铁时间把握较好,炉外出铁组织较好,既保证了出铁的时间,又避免高炉憋风,确保炉况稳步恢复。铁水物理热、硅含量充足,化学热基本在 1. 0%以上。前两次铁炉温较高,两次出铁硅含量分别为07% 和 1. 03% ,具体情况如表 4 所示。

图片7 

4. 2 逐步恢复全风 控制好鼓风动能

15 日送风后,依据每阶段压差控制操作规范,视压量关系、料尺工作状态逐步加风,并随着加风进度,逐步捅开风口个数,增加鼓风面积,以确保稳定的压量关系,风量和透气性指数恢复进程如图 4 所 示,捅风口情况见表 5。另一方面将热风温度基本维持在 1000 ℃至 1030 ℃ 较为稳定水平,利于炉缸热度的恢复。16 日夜班在确保炉温充足基础上逐步加风,07∶ 38 风量加至全风水平。

图片8 

图片9 

检修恢复送风恢复阶段应通过合理的炉缸下部送风制度的掌握,确保炉缸热制度合理,把握好风口面积、鼓风动能,风速之间的合理匹配关系,一方面保证炉缸热度,另一方面防止复风过程中因风速动能过高,损坏风口造成二次停风事故的发生。本次送风初期,复风面积与全开风口 面积之比按73. 22% 控制。依据压量关系、炉温状况,适时捅风口,加大送风面积,控制好鼓风动能值,具体情况如表 5 所示。恢复过程中风量及鼓风动能控制情况如图 5 所示。

 

图片10 

4. 3 送风制度上下部匹配

送风恢复后,随着炉缸活跃性的逐步增加,风 速、鼓风动能的逐步提高,炉缸初始煤气分布基本稳定后,依据顶温及十字测温情况、压量关系水平,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做到上下部操作匹配,对炉内块状带煤气流进行二次调整,稳定煤气流分布,为进一步扩矿批加负荷创造必要条件。送风恢复后炉内装料制度调整及十字测温反映情况如表 6 所示。

图片11 

从图 6 可知,送风后随着风量、风速动能的逐步增加,炉顶煤气分布基本趋于正常,形成了打开中心,兼顾边缘的两股煤气流。并且圆周方向煤气分布较为均匀,证明在此条件下,上下部鼓风、装料制度是较为合理的。

图片12 

4. 4 控制好压差 稳定透气性指数

送风初期,压差的控制非常重要。若压差控制不好,操作上容易造成炉内管道、塌料等现象发生,还会造成风口大量坏损,往往会造成二次休风更换风口,大大延缓恢复进程。此次复风过程中实施定压差操作,各阶段通过风口面积控制及风量的控制,保证压差的基本稳定,见图 7。即使在提顶压时,仍按照定压差控制,禁止加风顶高压差操作。

 

图片13 

5 总结

本次检修为迁钢第一次 48 h 检修,通过前期周密的计划安排,同时依据停风后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溜槽磨损严重对高炉送风恢复带来的不利影响,对送风方案进行二次严格研讨校订,生产组织方面确保严密,依据送风方案,操作上精心调剂,确保炉况稳步恢复。

溜槽磨损炉内布料失常,煤气紊乱导致炉况恶化。具体表现为: 十字测温变化较大,风量、风压不适应,高炉接受风量、热量困难,退负荷仍无法规整煤气分布。

一旦判断为溜槽磨损,需尽可能提前更换处理,防止影响扩大引起炉况失常。

针对溜槽磨损严重情况下的检修恢复,恢复进度不可过快,关键在于顺利度过炉内乱料。确保炉缸热量充足,依据炉况,尽可能用全风温,提早喷煤。如煤气分布不理想导致上风困难要及时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以疏导煤气为主。异常炉况的恢复,要以稳定压差为主,控制加风节奏。

参考文献:

〔1〕夏世桐,惠志刚,李帮平 . 马钢 2500 m3 高炉布料溜槽磨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J]. 炼铁,1998( 4) : 10-12.

〔2〕欧阳雄 . 布料溜槽磨穿的判别及炉况处理实践[J]. 钢 铁,1990( 10) : 4-8.

〔3〕郝志忠,董伟君,刘思恩 . 宝钢 3 号高炉布料溜槽衬板翘起后的炉况分析[J]. 炼铁,1998( 5) : 38-40.

〔4〕刘玉忠,刘如立 . 唐钢 2000 m3 高炉炉顶布料溜槽磨漏的征兆及处理[J]. 河北冶金,2006( 4) : 11-12.

〔5〕张艳允 . 邯钢 5 号高炉布料溜槽磨漏后的生产操作[J]. 炼铁,1998( 4) : 6-9.

 
 
[ 技术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